从湖北孝感到上海崇明岛,历时19天,骑行1300公里,沿途向5000余名路人普及环保知识……对武昌理工学院2016级环境工程专业的黄希来说,这注定是一次特别的暑期经历。
黄希骑行途中与环卫工人合影。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8月22日,黄希将自行车、随身携带的帐篷等大件物品打包托运后,便乘火车踏上了归程。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他坦言这次“一路向东”的骑行之旅既是完成“孝感——上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问卷,也是对自身毅力的一种考验,“累并快乐着,也体验了一次真正的穷游。”
黄希认为,环保不只是说说而已,需要更多人为此付出实际的行动和努力。
对于黄希选择骑行这种绿色环保的方式进行沿途的调研,武昌理工学院科学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黄周满表示,支持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心,“我觉得这种不怕吃苦、敢于突破自我的精神,正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
19天骑行1300公里
修车工具、帐篷、生活必需品、防暑急救药……规划完路线,备好骑行所需的“装备”,8月3日一大早,黄希便从湖北孝感出发,沿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路向上海骑行,开展“孝感——上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问卷调查”。
黄希的骑行装备。据黄希介绍,此次调研是学校暑期社会实践24个选题的其中之一。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途径的调查选题,学校要求学生利用暑期在自己家乡所在的乡镇、县、市及周边地区,进行相应的环保调研。
考虑到地区差异,且小范围调研对样本有所局限。作为校环保协会会长,黄希便联合其他5位同学,组建成一个小团队,在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黄周满和素质导师韩雨丝的共同指导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活动。
“调研分为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并完成纸质问卷调查这两个部分,我们有四个人负责孝感地区,一个人留守上海,我作为团队负责人,就负责沿途的环保宣传和问卷调查工作。”
黄希说,暑期前正值收割季,农作物秸秆的焚烧一直是环保的焦点,“我知道很多人不敢焚烧秸秆,是因为怕罚款,尤其是偏远地区,很少有村民知道秸秆焚烧带给环境的危害有多大。”
因此,黄希决定,这趟行程主要向路人讲解禁止焚烧秸秆的原因,垃圾分类的益处,以及保护水生动植物的重要性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基础知识。
踏上调研的旅程,黄希也开始了自己长达半个多月的“流浪”生活。
在路上,黄希往往是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找公共厕所洗漱,再规划一下一天的路线和行程。“上午居民一般聚集在大树下,或者广场上聊天,我就找这种地方宣传环保知识,顺便填写问卷。”
黄希说,居民们一般坐着纳凉、聊天,为了表示礼貌,他常常半蹲着或者半跪着和人们宣传环保知识,一趟行程下来,膝盖上也磨出了茧子。
轻装简行,减少纸张浪费,黄希只带了两份纸质问卷上路。“遇见路人就把填写的问卷结果记在记事本上,再留下签名以确保问卷真实有效。”白天做调研、进行环保宣传,晚上八点到十一点是黄希赶路的黄金时间。他解释说,“这时当地人一般都休息了,天气也凉快,适合赶路。骑累了就在广场上、马路边、或者公安局旁边露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