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涂上优质底色

发稿时间:2018-10-04 09:29: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网

  乡村小规模学校并不只是“小而弱”“小而差”的存在,只要给予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它们完全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大部分家长不同意撤并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虽能保基本但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自主权过小、主科质量基本有保障但素质教育水平偏低……这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不久前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11个省份33个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状况调查和实地调研得出的一些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状。

  乡村小规模学校大多位于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是为相对贫困地区家庭服务的学校形态,其发展因此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如果说乡村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短板,那么乡村小规模学校则是乡村教育的短板,是义务教育短板中的短板。到2017年底,我国乡村仍有5.77亿常住人口,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可以说至关重要。站在农村孩子的立场,这是保障他们就近入学的权利,让他们更好、更安全成长的重要途径;站在乡村发展的角度,学校是美丽乡村之魂,是连接现代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桥梁,是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和乡土文明的重要阵地;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培育农村人力资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保障。所以,不管基于哪个层面,都没有理由不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必须保留和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但乡村小规模学校数量仍在持续减少。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消失,确实与对人口、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的考量,与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有关,但也不乏地方政府出于减少财政支出、方便教育管理的“自利”倾向,以提高效率、集中办学等理由为名,主动撤并一些本应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乡村小规模学校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像上述调研所呈现的,如办学条件能保基本但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主科质量基本有保障但素质教育水平偏低等。办学质量成为制约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阻碍,并引发系列连锁反应;有条件的家长选择用脚投票,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入城镇学校;生源数量日渐减少,教师缺少干劲,学校留不住优秀人才,由此陷入生源减少、教师缺乏干劲、办学质量降低、生源继续减少的恶性循环。而且,由于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人数过少,低于10人的乡村教学点仍有不少,这些乡村教学点的存废也引发争议。虽然它们对于当地家庭来说有必要保留,但也有人认为把教育经费投入到这类乡村教学点,从投入产出比来看不划算。

  对此,显然不能用划算与否来评判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废,这种纯粹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考量,没有顾及乡村小规模学校带来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无论何时,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好农村居民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村孩子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这一问题都不容回避。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必须严格撤并程序,避免盲目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侵害农村孩子就近入学的法定权利,并加快制定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让其发展有标准可循。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就师资问题而言,要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保障力度,持续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待遇。同时,通过明确小规模学校教师服务期限,降低教师任教偏远乡村学校带来的个人发展受阻之风险,给教师吃上定心丸,让他们安心从教。又如,调研发现,一些小规模学校经费利用效率较低,这其实与经费被挤占、学校经费使用权限和预算能力有限、小规模学校办学自主权过小等有关。所以,提高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效率,还应理顺中心校与小规模学校的关系,合理扩大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负责人的办学积极性。

  乡村小规模学校并不只是“小而弱”“小而差”的存在,只要给予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加大师资、经费和教学资源等的投入保障力度,充分利用好乡土教育资源,理顺办学管理机制,它们完全可以成为“小而优”“小而美”的存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杨三喜)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