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待遇提高机会增多 落实程度不平衡不同步

发稿时间:2018-08-31 08:54:00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专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评估课题组长邬志辉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标准、职称评聘、交流轮岗、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个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8月28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公布对《支持计划》实施状况的第二次评估,并在18个省份调查数据、32个省份数据资料基础上形成“年度体检报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支持计划》实施三年多,乡村教师待遇是否得到提高?乡村教育的面貌有哪些改变?《评估报告》里还提到了哪些问题?记者专访该课题组长、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

  完成:实现中期目标,化解教师补充难题

  进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正在落实

  记者:《支持计划》提出,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时间已过半,这些中期目标是否达到?

  邬志辉: 《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各地通过调整编制标准、拓宽补充渠道、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加大了乡村学校的师资供给。山东、四川、福建、贵州等地启动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退休支教、学费代偿等多元化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湖北、新疆、黑龙江、甘肃等地通过“转岗分流”“轮岗交流”“临时编制周转专户”“学区管理”“县管校聘”等方式盘活编制存量;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采取“政府购买后勤服务”“聘用教师控制数”“多校教师共享”“一师多科”等方式化解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缺难题。通过《支持计划》的实施,教师发展机会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评估报告》认为,通过实施《支持计划》,乡村教师发展机会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目前已经全面实现2017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为“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奠定了扎实基础。此外,乡村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融合发展。多数省份已经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正在落实。

  ■链接

  75.8%的教师表示职称晋升机会得到拓展。教师培训经费持续增加并不断向乡村倾斜。北京按高于普通教师20%的标准上浮,湖南要求乡村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82.7%的校长、84.8%的教师认为《支持计划》对教师能力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成果: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

  问题:部分地区财政投入缺位或严重不足

  记者:作为《支持计划》重点内容,这些年,各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状况如何?

  邬志辉:2013年至2017年,全国22省份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财政投入从9.98亿元增加到49.20亿元,增加了近4倍。2017年,中央奖补资金占91.67%。人均月补助标准由258元增至322元,奖补资金激励效应显著。2017年,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现全覆盖,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322元。

  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得到数据的印证。2017年,四川招聘特岗教师3785名,报考人数达5.2万;甘肃特岗教师报录比例由2015年的2∶1增至2017年的5∶1。调查显示,96%以上的乡村校长认为生活补助政策对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等有积极促进作用,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

  ■链接

  甘肃、广西、山东等地采取周转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集资建房等多种形式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湖北、北京等地出台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政策,保障病有所医。

  记者: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奖补力度,充分发挥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保底线”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存在资金筹措等方面问题,该如何解决?

  邬志辉:由于各地生活补助的实施范围主要以连片特困县为主,部分国贫、省贫县教师无法享受生活补助。一些地方政府未能充分利用中央综合奖补政策,即使是连片特困地区,补助标准仍然偏低。不少地区生活补助档次划分未能充分体现学校艰苦边远程度,而部分省份县级财政能力有限、政策启动困难,省、市财政投入缺位或严重不足。

  应该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必须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进一步积极完善差别化的生活补助分档标准,建立生活补助标准的合理递增机制,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能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省级政府应加强资金统筹力度,完善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机制,保证启动资金充足。

  ■链接

  这五年,生活补助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实施县所占比例由31.3%连年递增至100%,实现了全覆盖。乡村学校覆盖率由82.4%增至97.4%,乡村教师覆盖率由64.5%增至96.4%。政策受益教师政策知晓度低,政策宣传力度仍需加强。有35.9%的受惠乡村教师对生活补助政策不了解,生活补助政策激励效果未能充分凸显。

  不足:重视显绩措施,忽视长远效果

  建议:实施情况纳入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记者:《支持计划》提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当前实施《支持计划》,还亟须解决哪些问题?

  邬志辉:目前各地区之间落实《支持计划》存在不平衡,区域内“八大举措”推进不同步、个别地区重视不够,没有实招硬招,乡村教师缺乏实质性获得感。有些地区财政支撑能力有限,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力度不够,没有全面发挥“补短板强弱项”的作用,存在“重视显绩措施,忽视潜绩措施;重视短期效果,忽视长远效果”的问题。

  《支持计划》的推进存在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难度大,有些地区没有把《支持计划》纳入“一把手”工程,对发改、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的统筹力度较弱,历史积累下来的人事管理矛盾多、改革难度大,创新性举措少、力度小等问题。

  ■链接

  大部分地区教师第十三个月工资和年终奖未按公务员待遇同等发放,一些地方教师意见较大。有些地区生活补助标准偏低,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的生活补助力度弱,不足以吸引优秀教师到这些学校任教。一些教师周转宿舍条件简陋,大多数地区未实行教师大病医疗救助政策。

  记者:该如何解决这些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短板?

  邬志辉:建立地方公共事务财政支出承担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科学测算各地与公务员相匹配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以需求为导向核定乡村教师编制,盘活编制存量,动态调整,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提高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进一步优化评聘条件和程序,做到评聘衔接。《评估报告》提出,要加强组织、资源和监督保障,加强对地方政府《支持计划》落实的专项督导检查力度,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链接内容均来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