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国考 奋斗多彩青春”系列评论之五:
(网络图)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曾被用来比作高考,而如今,很多人对国家公务员考试也用了这一直观形容。据报道,截至11月7日12:00,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近120万人。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年龄是有限制的。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显示,2018年一般人员报考年龄规定: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的人员,符合报考年龄规定。2018年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在职)招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6年10月以后出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报考年龄限制,在截止日期内的人数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
国考素有“玻璃房里的竞争”的美誉,每年热度居高不低的背后是公众对国考公平的信任。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也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途径。“诚信系统”的层层筛选,“规定动作”的步步到位,“淘沙捡金”按照程序而来,让很多年轻人不再单纯抱怨“别人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但是,“35周岁以下”年龄的规定,也在更多人面前树起了一道“报考死亡线”,使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望而却步。国考选拔侧重年轻化,固然是源于年轻人有更具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活力,更具创新力和开拓性。选拔年轻人,可以适当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等。但是,同年轻人相比,年龄较长的人一般拥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对国情和人民群众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不少岗位来说,他们的经验与阅历或许会转化为更好推进相关工作的强大优势。若把年龄作为“硬杠杆”,在选拔人才上简单的“一刀切”,就会缩小选拔优秀人才的范围,把大批优秀的、适合的人才拒之门外。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土壤”,只有打破年龄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最合适的人才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最终让民情的上达更通畅,让政策的制定更符合也更能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政策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出社会进步的丰硕果实,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希望看到的。
这道年龄限制,也受到了社会一直以来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就建议人事部门,将《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中针对年龄的要求:“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修改为“18周岁以上”。我们知道,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一一砸开。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取消考研40岁的年龄限制,这种人性化的政策,对于追求更高层次学历的人们来说是重大利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打破国考年龄限制,选拔有投身国家治理梦想,有工作经验、有才能做事的人民公仆,也应成为改革的应有之义。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构建更加立体化、多层次的人才选拔体系,破除妨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促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加迫切需要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唯才是举需打破国考年龄限制,让更多愿意走进公务员队伍的“大龄青年”成为国家之才。我们相信,一个惜才爱才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