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大学生期待“空中招聘”成常态

发稿时间:2020-03-30 09:1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微调查

  超八成大学生期待“空中招聘”成常态

  前段时间,在甘肃一所高校读音乐表演专业的杜振宇有点儿慌。大四上学期,他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线下双选会,但未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原想着“多掌握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求职技巧,春招季发力也不迟”,没想到年后返校找工作的计划被疫情打乱。

  “因为上学期准备考研等原因错过了秋招,疫情影响带来的变化让人措手不及,又不知道春季就业市场到底怎么样,我们还能遇到好的机会吗?我们能顺利毕业、顺利签约吗?”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雅静介绍,这是自线上职业咨询开通以来,同济大学职业咨询团队的咨询师们梳理出的毕业生面对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牵动的,不止是高校学生和老师的心。疫情发生后,学生暂时不能返校,但春招季悄然到来,为了保障今年874万毕业生顺利就业,社会各界开始全力推动线上招聘,无论是毕业生、企业、教育部门、高校还是求职平台,都在尝试和适应新兴的“空中招聘”。

  随着各方组织的线上招聘活动持续推进,许多毕业生加入了“线上求职大军”。中青校媒面向全国40余所高校的毕业生发起调查,结果显示63.16%被访者认为线上应聘比线下更便利,82.11%希望“空中招聘”能在日后成为常态。

  各方“空中招聘”火力全开

  “这不是你一个人遇到的情况,是大家都遇到的共性问题。”面对求职焦虑的学生,方雅静会先给予安慰,政府部门和学校已经想在学生之前,对毕业和就业都有政策保障。“不必有太多焦虑,用好已经有的各种信息和资源,积极地投入求职。”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引导高校和社会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倡导招聘全程线上化。2月28日起,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5家社会招聘网站,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联合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这一活动启动一周后,各网站就已累计发布200多万个校园招聘岗位信息。

  各地高校也很快启动了应对措施。方雅静告诉记者,为了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同济大学早早把就业服务搬到了线上,让学生不返校也能获得就业指导和就业资源。

  早在2月中旬,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就发布了即将举办空中双选会、空中宣讲会的通知。目前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经举办了两场规模较大的空中双选会,第一场参会企业270余家,发布需求岗位25000多个。正在进行中的第二场双选会开幕当日,学校还做了一场部分单位在线直播活动,当天参与学生超过3000人。

  除了校内的空中招聘,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还积极宣传校外就业资源,例如教育部组织的24356招聘行动、央视国聘行动、上海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招聘会,都会通过毕业班联络人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各学院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等多个渠道传达给学生。

  杜振宇所在的学校也举办了空中双选会,但是相比其他热门专业,市场对艺术类专业相关人才需求量较为有限,“线下招聘的时候,艺术类相关专业的用人单位就比较少,转到线上后这种情况更明显了。”

  虽然杜振宇就读的不是艺术院校,但学校艺术生也不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在3月24日开设了一场艺术类专场空中招聘会。杜振宇在招聘会上投了简历,正在边等待结果,边继续寻找工作机会。

  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泽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学校召开线上双选会的公告一发出,就收到了2000多家企业报名。

  从邮箱里的一条条报名信息,到现身空中双选会、和学生云沟通的企业,中间要经历重重筛选。“报名单位有没有资质?企业信息是否真实?哪些企业提供的岗位更贴合本校学生的专业和就业意向?”目前,报名企业中已有467家陆续登上电子科大的3场线上双选会,提供岗位10000多个。

  张泽宝介绍,电子科技大学为毕业生开启了“绿色通道”,今年2月向毕业生印发《2020年春季学生就业指南》,毕业生要办理协议书审核、就业推荐表审批盖章、毕业生改派等手续,可以采用线上申请、邮寄的方式,确保不影响毕业生签约。

  对于线上招聘,各大高校都火力全开。北京理工大学在3月26日至27日召开了校内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会,600多家单位、超过3万个岗位,覆盖了当下最热门、最前沿的行业。复旦大学开发建设了“线上招聘智慧系统”,打造“行业直通车”系列专场线上双选会,还依托就业信息网和公众号矩阵筛选和发布招聘信息,及时推出“疫周速递”“一周招聘大礼包”系列推送,内容涵盖线上招聘会、空中宣讲会以及企事业单位招聘、选调生招录、国际组织实习等信息。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学校召开的空中双选会和学校就业网站等平台发布的信息,是学生线上应聘时使用最多的渠道(68.42%),其次是招聘网站、媒体等其他社会平台发起的双选会(50.53%)、学院老师、辅导员发布的招聘信息(40%)、求职网站和其他传统方式发布的招聘信息(37.89%)。

  线上求职有便利也有不便

  初次接触“云招聘”的陈俊琦虽然还不能完全适应语音、视频面试的形式,但线上求职的便捷性使他不用奔波在各大城市之间。

  “线上招聘帮我省了一大笔钱。”陈俊琦回忆起以前参加线下招聘的一段经历,“那天晚上9点,我突然收到了HR发来的短信,通知我的简历已通过筛选,需要在第二天下午14点参加面试,但地点是另一个省份的省会。”收到短信的他来不及做任何准备,急匆匆打包好行李,连忙定了第二天一早的飞机,才勉强赶上面试。

  “之后为了等面试结果,又在那座城市住了几天,不然如果要笔试,还要再跑一趟。”在陈俊琦看来,线上应聘虽然现在尚未普及,但这种节省时间、金钱成本的新兴方式,也许会在未来成为趋势。现在,学校就业办网站和一些招聘App成为他每日必“刷”的平台。

  为了方便企业和学生流畅使用线上招聘平台,各个高校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方雅静介绍,考虑到企业有宣讲和双选会两种需求,同济大学针对这两方面分别选定了不同平台。“空中宣讲用的是学校常用的视频会议系统,能满足企业和学生线上沟通的需要,企业也可以播放宣传片,甚至可以做到给观看宣讲会的学生抽奖,实现线下宣讲会的各种功能。”线上双选会的系统则是在多方评估后,统一购买了第三方平台服务,保证企业和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双选会“现场”,企业可以通过视频在线面试学生,学生也可以直接咨询公司情况。

  对于企业而言,转战线上的招聘也多有便利。常亮是武汉一家电子半导体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他所在的公司是通讯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时间较早。2月上旬,常亮和同事就开始制定招聘计划。

  这次招聘全部转为线上,以往面试者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企业需要准备的会议室,都浓缩在一支手机上。“效率比平时相对高一些。”目前,包含常亮在内的5、6位人事部员工平均每天线上面试80人左右。

  就读于北京一所高校的张宇轩参加了百度公司的线上笔试。“大体上感觉和线下考试差不多,只是刚开始不太习惯,每个答题区块有固定的时间,有的题目没来得及做完就没时间了。”

  山西一所高校的赵熠也参加过互联网公司的线上笔试。“全程要打开摄像头,考试时不能退出答题界面,都是为了防止作弊。”在她看来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公平,唯一让她有些担心的,是万一视频泄露,被用在其他地方。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0.53%被调查者认为线上应聘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面试效率高、可以多尝试不同岗位(62.11%)、线上考试降低紧张程度(54.74%)也是线上应聘的优势。线上双选会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观看很多企业的宣讲(80.00%),时间不受限制、可以留足准备时间(64.21%)、可选择的岗位更多(47.37%)。

  不过,不管是企业人力资源专员,还是应聘学生,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技术上,都还未能完全适应线上招聘“一条龙”。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可能出现网络卡顿等意外(64.21%),观察不到考官的反应、心里没底(52.63%)、担心线上考试存在不公平(47.37%)、担心视频中自己的肖像被泄露(30.53%)等,都让毕业生感到不适应。

  在常亮看来,刚刚起步的线上面试必然“有优势也有劣势”。采用线上考核,对面试官来说更加便利,能接触的应聘者基数变大。不过,平时求职者到公司面试时,可以直观感受公司的环境和氛围,对企业的了解远比线上面试丰富。线下面试中,面试官对应聘者的了解也比线上更立体、评估更全面。

  在有限的线上沟通中,面试官会担心对应聘者的了解不到位。部分艺术类专业在应聘时涉及乐器演奏、现场演唱、“身台形表”等专业展示,杜振宇应聘了一家艺术类教育机构,面试官对他的简历和面试表现都比较满意,但还是希望之后能有线下面试的机会,再决定是否录用。

  对于准备考公务员、已经通过初试的于洋来说,虽然还没真正迎来面试,但线上准备的过程就让她有些担忧。原定大年初五开始的线下面试培训班改为线上,模拟考试场景的线下练习没有了。第一堂面试课她“整个人都懵了”,最开始的几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可以听得到吗”。

  已经参加了6场双选会的陈俊琦回想起这段时间的求职经历,难免有些怅然。学校组织的双选会上提供的岗位虽多,但大多是传统行业,他想去的游戏行业很少,所以他也在招聘网站上寻找信息。刚刚结束一家企业的二轮面试的他表示:“今年情况很特殊,但大家都很努力,学校做了很多工作,我也会继续尝试。面试的机会越多,拿到心仪Offer的几率也越大。”

  特殊时期的“空中招聘”或可常态化

  尽管刚刚掀起热潮的“空中招聘”无法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全部需要,但仍有超过八成大学生期待线上求职能够常态化。

  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介绍,一场线上招聘的企业覆盖量远远高于线下招聘会,截至3月24日,智联招聘已经上线了547场空中双选会,目前已举办231场,10万余家企业参与,发布约36万个职位,超过82万人报名,投递简历279万人次,平均一场空中双选会能覆盖300家企业。据智联招聘平台统计,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视频面试的使用量逐周增幅约为123%。

  李强认为,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加之5G技术的加持,视频面试等新兴招聘环节都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服务环节,求职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完成从投递到入职的全流程。

  毕业生也在积极适应当下主流的线上应聘,中青校媒调查显示,毕业生当下希望得到的就业指导包含线上笔试、面试技巧(73.68%),线上了解用人单位的方式(55.79%),筛选线上岗位的技巧(49.47%),投简历技巧等(47.37)。

  方雅静介绍,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了线上求职训练营,邀请知名企业高管做分享。学校还整理了毕业的选调生在战“疫”一线的工作,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接下来还准备发布一些2020届毕业生的求职故事,“发挥朋辈教育的力量”。

  面试官也是初次尝试线上面试,遇到的“意外状况”匪夷所思。“最不可思议的是,视频一连通,就见对面的人穿着睡衣来面试了。这哪里能行?”这段时间,常亮见过一看就是刚起床的面试者,“胡子没刮,头发也压变形了”。

  他还遇到过预约好了面试时间,到了时间打电话、视频过去,对方却不接的情况。还有很多次,当他提出关于专业基础知识的问题,对方却答不上来。常亮建议毕业生:“面试时不一定要穿正装,也不必须化妆,但面试时的精神状态要好,要注意起码的个人形象;即便是线上面试,也要保持和线下一样的重视程度和时间观念,否则印象分会大打折扣;另外,求职者、特别是毕业生,可以趁宅在家里的时间多做一些准备,包括复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前了解要面试的单位和岗位等等。“

  各种线上招聘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就业信息,有时反而让人“挑花了眼”,张泽宝认为尽管线上投简历、面试的时间成本降低了,但不意味着盲目“海投”“海面”。选择岗位时还是要注意,匹配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制作简历也要突出自己和岗位的匹配度。

  “面试前要对公司和岗位充分熟悉。描述自己的经历和优势时,杜绝流水账,要站在面试官的角度,描述公司感兴趣的点。”张泽宝针对线上面试给毕业生提出建议。“线下面试时,面试官能够较多地看到学生的临时反应、肢体语言,而线上面试会更多聚焦学生的表情、声音。因此大方、温和的眼神和令人舒适的语速、音调非常重要。”

  据智联招聘调研,尚未获得Offer的学生中,20.80%“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占比远高于其他原因。对此,李强建议毕业生多参加空中宣讲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薪酬体系、成长空间、对具体职位的能力要求、春季招聘的时间安排等。

  “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面部表情,或邀请同学视频通话进行演练等。面试时选择自己熟悉的、不容易受打扰的空间。参与笔试、面试时,要提前测试电脑、手机、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前在选定的空间就位。”

  方雅静建议正在求职的毕业生,要主动去接收和就业相关的信息。“事实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多资源。”在方雅静看来,尽管今年许多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流程、面临的问题和以往有所不同,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外部环境,更能历练青年学子,在应变中做好对未来的规划。

  (应受被访者要求,文中于洋、张宇轩、常亮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实习生 任博德 见习记者 罗希 程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