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没回家 大学生都干了啥?

发稿时间:2019-09-02 09:42:42 来源: 广州日报 中国青年网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们的暑假也画上了“句号”。大学生们究竟是怎么度过暑假的?记者通过网络问卷和采访发现,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在暑期完全待在家中,多数大学生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深入农村开展社会实践,远赴国外游学交流,走进乡村小学支教,到企业去兼职,去学车掌握一门新技能……这些都成了大学生们在暑期的选择。

  支教收获感动 游学增长见识

  在广州大学大三学生莫海珊看来,刚刚过去的暑假是她过得最充实的一个暑假。作为广州大学记者团团长,7月10日~18日,莫海珊参加了“广州大学学生骨干赴黔实践队”,去贵州都匀的一所小学进行支教和新闻实践。

  “去那里真的增长了很多见识。我深刻了解到当地对传统文化,比如扎染、傩戏、造纸的重视程度,当地人几乎每家都会染布,勤勤恳恳通过双手谋生。”莫海珊说,在当地的短短几天,她就被当地人纯朴的性格和当地孩子纯粹的心灵所感动,“离别的时候,很多小女孩拉着我的手,叫我不要走。”

  莫海珊自己来自粤西农村,她认为,大学生去贵州可以将他们特有的创造力和丰富的知识带入农村,尤其是能激励当地的孩子们好好读书。

  从贵州归来后,莫海珊并没有闲下来,她待在学校里看了几天书。7月24日~8月8日,她又参加了广州大学的西澳大学暑期游学项目。这是莫海珊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参加游学项目。两周的游学活动让莫海珊见识颇丰。她说,这个项目既包含西澳大学的日常课程,也涵盖了一些著名景点的游览。她发现,当地人在等待公交车时井然有序,公共场合很少人大声说话,课堂上则鼓励大家互相讨论,动手解决问题。

  暑假当乡村教师获得真正自立

  大三学生郭炜学的专业是地理科学师范方向,将来最对口的专业就是当地理老师。这个暑假,他大约60%的时间都在参加一个公益组织的支教活动,这让他提前体验了一把当老师的感觉——7月18日~8月12日,他去到广西玉林陆川县沙坡镇六潘村六泮小学支教了20多天。

  支教时,郭炜负责两门课程,一门是吟诵课,一门是趣味地理课。“虽然我读的专业是地理科学师范方向,也了解过一些教育理论,但是设计三周的完整课程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现在回头来看,他感觉每一份课堂设计的PPT都凝聚着自己的心血。

  对于郭炜来说,这次支教还是一次真正的自立过程。他和伙伴们吃住在校,厕所是旱厕,需要自己打水冲洗,住宿的地方虽然有蚊帐,但是炎热的天气依然让他感觉苦不堪言。最难的,是调整作息——在家里和大学里,他是个夜猫子,经常晚睡晚起,但在支教时,他和伙伴们需要早晨6时30分起床准备。

  即便有诸多困难,但郭炜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当看到和我们不愿意说话的孩子到后面会主动举手,当看到从来不笑不说话的小孩慢慢地会看着我们咧嘴笑,就觉得付出多少都值了!”

  兼职收获耐心 感谢自己没偷懒

  19岁的陈冬霞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她今年暑假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外,还特意到教育机构兼职当助教。“我当四个班的助教,教育机构里的大部分小朋友我都认识。有一个班需要监督小朋友写完暑假作业,那个班的小朋友很调皮,上课很闹腾,也不想写作业,这个暑假锻炼了我的耐心。”陈冬霞说,教育机构里,她学到了教学经验,掌握了和小朋友相处的方法,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很感谢自己暑假没有偷懒。”

  调查数据:

  本报在网上进行的小调查显示,这个暑假,仅有两成多的广州大学生几乎没有怎么出远门,整个暑假都在家里度过,而超过三成的学生整个暑假都没有回家,另外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其余时间都在外面度过。

  没在家的日子里,大学生们做得最多的事有哪些呢?为考试、考证、写论文等去学习占了大头,而外出旅行、实习、打工兼职、社会实践、掌握新技能等也成了大学生们的选择。广州大学2017级的王亿伟同学就利用暑假去学了车。“我一直计划学车,但如果是上学时学,怕太赶,所以就选择在假期学。”现在,王亿伟已经考完了科目二,离拿到驾照又近了一步。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好或很好地利用了暑假的时间。(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意聆、王湘)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