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影学生吐槽“高价重修费” 学校:为督促学生 符合规定

发稿时间:2018-10-31 15:01:00 来源: 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网

  10月23日,多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下称川影学院)学生在社交网站上“吐槽”,称与其他学校相比,若挂科,自己学校重修学分的费用颇高。爆料者贴出的截图显示,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重修费为200元/学分,普通类专业的专业课及公共课重修费为180元/学分。有学生称,为此需缴纳数千元重修费。

  此事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将“高价重修费”送上了微博“热搜”。

  10月31日,川影学院宣传部负责人谢晓东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对于网传的“高额重修费”,学校的收费标准是符合规定的,提高重修费的初衷之一也是希望督促学生勤勉学习。

  此外,该校多名学生近日还向澎湃新闻反映,除重修费,该校水电费也收费较高,此外“电视使用与收视费”、“汽车驾驶培训费”、“强制充饭卡”等受到质疑。

  谢晓东对此表示,这些收费也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内设置的对话会、师生座谈会等渠道与学校进一步探讨,也可以向教育厅、教育部等学校主管部门反映,学校收集意见后也将与相关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并对收费依据和真实情况进行解释。

  受访者向澎湃新闻展示了前两天辅导员在班级群内发布的“关于重修缴费的通知”。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学生吐槽“高价重修费”,

  学校:为督促学生,符合规定

  “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将重修费从200元/科改为了200元/学分。我一共挂了两门课,共个4学分,重修费要800块。”10月26日,就读于川影学院的王可(化名)向澎湃新闻展示了前两天辅导员在班级群内发布的“关于重修缴费的通知”。

  通知显示,凡挂科学生必须参加补考,补考不合格再参加重修,重修报名费用为: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200元/学分,普通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公共课180元/学分。

  该校另一名学生陈平(化名)也称,自己有三门课需重修,共计6个学分。“重修费算了一下要1140元,确实是有点贵了。”陈平说。

  对于学生吐槽的“高价重修费”,31日,川影学院宣传部负责人谢晓东向澎湃新闻回应称,学校收取补修费是依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指出,“改按学分制收费后,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要保证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重新学习的课程。”

  谢晓东表示,收费标准之所以从200元每科改为按学分收取,是因为学校之前是四川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从2018年开始独立颁发学位,因此对部分制度标准进行了调整。按照学校总学费除以学分,平均下来每个学分约400元,补修是按照其一半的费用收取,符合标准。而提高重修费的初衷之一也是希望督促学生勤勉学习,增加约束力。至于收费中可能有不合理的情况,学生可以跟学校探讨。

  受访学生提供的收费手册内容

  多项收费被学生吐槽,

  学校:有疑惑可反映

  同样让一些川影学院学生感到不甚合理的还有宿舍的水电费等其他收费。

  “热水费50块钱一吨。”陈平对澎湃新闻说,“我们寝室五个人,一个月平均每个人要花七八十块。”据他介绍,这50块钱一吨的热水费是平时洗澡用的热水,合算在总的水电费里。

  “我们寝室每月每人都要交100多。”另一名该校学生黄粒(化名)感慨,“水电费真的很贵。”

  对此,该校不少学生在网上纷纷“吐槽”。对此,王可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学校宿舍水电费中包含了公共区域用电的分摊费用,每个宿舍都要分摊阳台、楼道、走廊以及楼下路灯用电,“具体怎么算不是很清楚。”

  该校收取的“汽车驾驶培训费”等费用也遭学生吐槽。

  “开学的时候交了400块钱的汽车驾驶培训费,每个人都要交,学过车的也要交。”这学期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金明(化名)26日告诉澎湃新闻,“但是学校直到现在都没有提过,也没有培训。”

  在金明展示的《2018级新生手册》中“缴费项目标准方式”一栏里,确实标注了“汽车驾驶培训费400元”。

  该校大三学生李进(化名)称:“汽车驾驶培训费是今年开始向新生收取的。”

  还有“电视使用与收视费”。“就算没有看电视,电视使用与收视费也不会给我们退回来。”金明说。陈平也表示:“我们(宿舍)从来没有开过电视,也没有去领取遥控器,但是还是要收这个电视费。”

  除此之外,金明还反映,学校会强制每个大一新生必须充饭卡1000元,此后每学年必须充500元。

  针对学生对学校其他收费的疑惑,川影学院宣传部负责人谢晓东表示,学生如果对学校水电费等其他收费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校内设置的对话会、师生座谈会等渠道和平台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学生的意见收集起来后与相关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并对学校的收费依据和真实情况进行解释。“不过,学校决不允许学生在社交网络上通过非理性谩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网上截图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