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不断的血脉相连 两位美国华裔女孩扬州寻亲

发稿时间:2018-11-28 09:00:28 来源: 扬子晚报 中国青年网

  潘甜甜幼年照。

  潘甜甜

  杨思浓幼年照。

  杨思浓

  沈愁

  手指残疾的小伙沈愁1993年5月在南京街头被人发现,他在1995年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他在上个月借助紫牛新闻寻找亲生父母,暂时还未有进展。

  Ren Yang

  出生:1996年

  1996年9月26日在扬州附近的湾头被发现,并被送到扬州市儿童福利院。

  1992年,女婴潘甜甜被人遗弃在扬州一座公园内。送到扬州市儿童福利院后,她被一位美国女士领养。长大后的潘甜甜考取了哈佛大学政治系,如今供职于美国一家研究所。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美国华裔女孩杨思浓。

  无论时空怎么阻隔,亲情永远都是割不断的血脉相连。时光荏苒,当潘甜甜来到扬州,当杨思浓找到紫牛新闻,表达寻找亲生父母的渴盼,两个姑娘都如此坚定。

  一个哈佛毕业

  她想告诉亲生父母:“感谢你们给予我生命”

  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相关人士介绍,1992年7月25日,大约6个月大的潘甜甜在扬州东郊茱萸湾公园内被捡到,当时襁褓中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姓名:甜甜,出生年月:1992 1.22 日”,警方无法找到其亲生父母,后甜甜被送至福利院,由福利院抚养。

  1994年1月,潘甜甜被一位美国女士领养——美国妈妈保留了她的中文姓名“潘甜甜”。在养母的鼓励下,潘甜甜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佛大学。2016年,顺利毕业的潘甜甜进入美国一家肿瘤研究所从事文职方面的工作。

  上周,感恩节前夕,在养母的支持下,潘甜甜来到扬州寻亲。紫牛新闻了解到,此次寻亲,潘甜甜带着养母保留的老照片,这是甜甜、养母和“生母”的3人合影。但经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辨认,照片上的中国女士并不是她的生母,而是福利院的蒋宏珍妈妈,她当时很想领养潘甜甜,但因不符合领养政策只能作罢。

  潘甜甜说,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养母也从来没有隐瞒过她。少年时代,她曾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我来自哪里?为什么会被父母放弃……这些疑问一度让潘甜甜十分痛苦。

  长大后,潘甜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并学习了中文,现在可以听懂日常对话。潘甜甜告诉紫牛新闻,这次她在男友的陪同下来到扬州寻亲,很想对生身父母说:“你们的女儿长大了,我一直生活得健康快乐,我想感谢你们给予我生命,感谢你们给了我现在这个生活的机会。”

  可喜线索

  21日,扬州市民张先生夫妇了解到“哈佛女孩”回扬州寻亲的消息后,认为甜甜可能是他们的女儿。张夫人回忆,女儿是腊月出生的,具体哪天记不清了,只记得农村那会儿正在年蒸(扬州年俗,过年前集中蒸包子、馒头等食品)。当时她在扬州妇幼保健院生下了女儿,出生时女儿身体不好,在保温箱里待了一个星期。之后,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家人决定放弃女儿。

  张先生说,他们在医院门口把孩子拜托给了个骑三轮车的人,这个人答应会把女儿送到一个好的人家。张先生夫妇表示,当年他们留了一张字条在孩子身上,写着孩子的生日。甜甜的生日是1992年1月22日,如果按照农历算,应该是羊年腊月十八,出生日期跟张先生的女儿基本吻合。

  张先生是B型血,张先生的妻子是A型血,而甜甜也正好是A型血。双方的DNA亲子鉴定结果近期可能出来。甜甜在派出所留下了血样后已返回美国。

  一个硕博连读

  她是未来儿科医生,寻找亲生父母成了她的心结

  另一个女孩杨思浓,和潘甜甜一样,也是从扬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被收养到美国的,只是比潘甜甜晚了几年。

  她的收养公证书上写的是“杨思浓,女,1999年6月16日出生,于1999年6月17日被发现遗弃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区内,由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1999年6月17日送入本院抚养”。杨思浓这个名字是福利院起的,她在2000年4月21日被收养到美国。

  如今杨思浓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读的是物理理疗专业,虽然才大三,但她已经被医学院硕博连读项目录取,将来会和“脸书”创办人扎克伯克的华裔妻子一样,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美国的医学院对成绩要求特别高,学费也特别昂贵,杨思浓能进入令美国人艳羡的医学院,既说明她表现优异,也离不开养父母的大力支持。

  寻找血缘家庭始终是杨思浓的一个心结,她从小就想知道亲生父母长什么样子,每年父亲节、母亲节时想给他们送礼物,也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兄弟姐妹。

  养父为了帮女儿找到亲生父母,2010年到2014年曾经专门到江苏工作过,2011年时带她回访过扬州市儿童福利院,但没有找到什么线索。

  她的养父近年患上癌症,满足女儿这个心愿的想法更加强烈。数月前,杨思浓委托紫牛新闻记者帮忙寻找。

  寻访无果

  紫牛新闻多次访问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翻阅了近20年前的大量档案,但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在扬州市儿童福利院,记者查阅了她的收养档案,同样一无所获;在当地派出所,记者查阅了1999年4月到8月的报警记录,没有发现一条来自第一人民医院或福利院的有关遗弃儿童的报警。

  但紫牛新闻记者寻访时注意到,福利院接收杨思浓之后,曾在《每日桥报》发过公告,与收养档案的记录有所不同,上面写的是“现名杨思浓,女,1999年6月17日遗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

  该公告可能早于收养档案,也许是后来建档时,错把“遗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写成了“遗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区”。

  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那些年在第一人民医院发生遗弃婴儿的事情有很多,有些孩子是在医院出生,有些是在其他地方出生送到医院遗弃。如果杨思浓是后一种情况,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医院的档案里找不到信息。

  寻根,是一种本能

  这种可能是无意搞错的档案记录,无疑为寻亲增添了难度。但是,想了解自己的身世,是这些被收养孩子的本能渴望。他们很多人建立了互助寻亲组织,在美国还建了一个寻亲DNA数据库,利用现代科技搜寻自己的根。

  美国人凯西这些年来一直在为自己的女儿寻找亲生父母,她的养女2003年被遗弃在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派出所门口。她给紫牛新闻发来30多个寻亲信息,这些孩子主要来自江苏。

  如果您有潘甜甜、杨思浓或者以下寻亲者的线索,请联系扬子晚报热线025-96096,或发送电子邮件至:shouyangertong@gmail.com。(通讯员 刘旺 记者 陈咏 宋世锋)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