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各地尽快完成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针对各地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各地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度。
最严“禁补令”,能否禁得了校外培训乱象?校外培训健康发展,校内教学如何提升?11月26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和财经评论员万喆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最严“禁补令” “禁”的是什么?
杨宏山:“禁补令”意在促进规范化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大中城市由于具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家长想追逐这样的教育资源,所以相应的校外培训机构就发展起来了。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需求,实际上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仍然不是很均衡的,所以说家长在追逐这样的资源,使得这个市场迅速发展并且膨胀得很厉害。现在出台“禁补令”,就是想促进校外培训规范化的发展。今天的问题是,校外培训,尤其超前培训、超纲培训,会干扰正常的课内教学。
管理的目的不是取缔而是促进更好的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促使这个机构既能满足家庭的需要,又不影响义务教育正常的教学,实际上这是这个政策本身的目的所在。
治理校外培训功夫也应在校内?
杨宏山:校外培训具有刚性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包括政府是不是在财政上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发一些互联网上的义务教育资源,能够更大范围覆盖到广大城乡中小学生。
如果校内教育本身这个工作做得不足,校外培训这一块,今天仅靠通过明令禁制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实际上难度还是很大的。
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不允许在小学、初中的时候,进行考试筛选,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实际上仍然有变通性的做法。一方面我们的义务教育资源,今天过度集聚、不够均衡,在这方面我们要改进;第二方面,针对今天这样一个现象,公立教育也要开发相应的资源,满足家庭在教育上的一些刚性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在校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对校外培训的刚性需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
万喆:禁“补”要先知道“虚”在哪儿
财经评论员万喆:“禁补令”首先要知道“虚”在哪,之所以这么多人都要去补,证明大家觉得自己很“虚”。就像平时有些人要吃补药一样,我们要禁掉的只能是乱服药、乱补药的那些人,但如果确实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真的有“虚”的成分,光靠禁,这些是禁不掉的。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确实需要去学习一些课程,而这也是很普遍的状况,那就说明,我们需要在整个教育基础的制度上,包括教学大纲以及遴选制度上都要做出改革。
杨宏山: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校内、校外两手抓,从政府教育部门来说关键是需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发展,现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过少,同时大家又都在争夺这样的资源,所以通过校外来弥补。我觉得一方面要把校外培训规范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校内布局。
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最严“禁补令”来了!治理校外培训,功夫也应在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