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海外“镀金”一年 竞争力何在?

发稿时间:2017-11-09 09:02: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虽手持国内外名校的毕业证,并拥有丰富的实习经历,但求职中的刘立松还是颇感焦虑。

  怎样选择最佳留学方式?

  日前,新华社发文称留学生群体分化严重,“洗澡蟹”式海归将面临被淘汰。文章指出,现在,大批在海外接受一年学制硕士教育的毕业生,其在国内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和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

  名校依然受青睐

  应聘外企有优势

  英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学生重点考虑的留学目的国之一。而英国大学的硕士项目大多为一年制,许多人在一年学业结束后不再继续深造,而选择回国就业。随着留学热持续升温,选择一年制硕士项目的留学生人数也快速增长。

  刘立松就是其中一员,她去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硕士。今年毕业回国,恰逢秋招季,她也加入了求职大军。谈起自己在应聘历程中的感受,刘立松说:“我觉得,用人单位对国外一年制硕士学历还是认可的,不过也有差异。从我目前面试情况来看,招聘方更关心的还是毕业时间。”

  此外她还发现,在应聘外企时,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一些。“这首先是因为外企的校友比较多,而且外企、尤其是欧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对于英国学校的情况比国内人熟悉。相比而言,本土企业招聘人员除牛津、剑桥以外,对其他英国学校了解较少。不过也有一些企业会有专门的留学生通道,还有很多国企也很欢迎海外高校毕业生。”

  和刘立松一样,李雄今年也从英国归来,他和刘立松的看法类似,认为在国外学习的时间长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优秀人才集聚,如果是牛津、剑桥这类英国名校的毕业生,自然受欢迎。但如果是知名度比较低的学校的毕业生,与国内名校毕业生相比,竞争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目前正在某教育机构负责招聘工作的杨小红(化名)直言,自己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有出国经历的应聘者,并不在乎其是否接受的是一年制教育。因为在她看来,相比于国内毕业生,出过国的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力更强,而且接受过国外教育模式训练后,学生的表现力往往更加突出。

  实习经历需储备

  竞争行业有差异

  当然,海归身份的受欢迎程度也与行业有较大关系。

  在英语教育、金融等领域,名校一年制硕士学历毕业生的竞争力依然存在,但要提升竞争力,还需提前储备实习经验。

  杨小红即表示:“教育培训行业在招聘英语老师时,当然更欢迎有国外生活学习经历的人,因为他们毕竟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历练过,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一般都会较国内毕业生好,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我更喜欢选择他们。”

  刘立松结合自身经历,认可竞争力与行业相关。“行业差异是存在的,就拿我的学校伦敦政经学院来说,它以政治、经济、金融等专业的高水平闻名,因此金融行业和一些政府机构比较青睐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此外,一些国内企业如果需要跨国经营,也会比较看好有留学经历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另一位同样刚刚从英国归来加入求职大军的舒可(化名)的感受却有所不同。在国内完成会计与金融本科专业学习的她,出国后选择同一个方向深造。回国后,她也循着这一方向择业,但遇到了一些挫折。“我在基金、券商这些领域的求职并不是一帆风顺,原因是这些行业比较看重实习经历,而我在国外并没有实习经历,这是我的劣势。”

  夯实优势多用功

  把握留学好时光

  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选择出国留学一年,只为拿一张国外毕业证,从此摇身一变成为海归。这种把留学当“镀金”、轻松地转一圈回国的人,如果不具备足够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杨小红表示:“留学出国并不容易,尤其是选择了一年制硕士学位项目,更要抓紧在国外的短暂留学时光。在这期间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夯实自己的优势。”

  刘立松反观自己在外一年的留学经历,认为并没有浪费时间。她将留学经历转换成能力,形成优势,从而帮助她在应聘过程中脱颖而出。“在国外一年的学习,使我拥有了一些国内毕业生无法相比的优势。首先,我有一份出色的海外实习经历,这的确会令我的简历很吸睛,因为它证明在留英期间,我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二是思维模式的转变。英国教育讲究批判性思维,这就训练我在看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思路,在面试的时候能够多角度地回答招聘者的问题。第三,我在留英期间结识了一些各行各业怀揣梦想的精英,他们的经验和指导也对我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可见,留学时间长短并不等同于留学质量。不论选择一年制学士项目还是其他留学项目,只要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有意识地全面提升自身能力,那么,在就业市场上都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