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路打老师”事件引当地教师反思,专家吁重视师生心理教育

发稿时间:2018-12-25 18:33:00 来源: 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网

  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栾川实验中学坐落在县城北边一处高地上。

  栾川实验中学校门。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摄

  12月24日清晨7时左右,学生们从县城的各个角落涌来,爬上校门前的阶梯,匆匆进入教室。两名保安紧紧把守着大门,除了身穿校服的学生和裹着各色大衣的老师,不会放任何一名外人进入。

  但网络上关于“20年后拦路打老师”的讨论仍穿过大门,让这所学校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

  今年7月,33岁的常浩(化名)在离家不远的路边偶遇初中时期班主任、栾川实验中学老师张某,随后扇其耳光、踢倒其电瓶车,其间言辞激烈。这一过程被录下长达9分多钟的视频。直到12月中旬,其中一分多钟的内容被人上传网络,引爆舆论。

  常浩随后多次通过贴吧及媒体发声,自述初中时期曾因家贫遭受张某“踹头体罚”及各种侮辱、刁难。12月21日,常浩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而张某及其家人也正因“曾体罚学生的指控”遭受了巨大压力。

  从互联网至栾川这座小小的县城,持不同观点的人们在舆论场上争论。“我们教师内部也在反思。”栾川县一名小学教师告诉澎湃新闻,“反思”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群体需要科学合理的规范,二是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师生的心理疏导。

  漩涡中的被打老师

  栾川被誉为河南洛阳“南大门、后花园”,拥有老君山、鸡冠洞两个5A景区,龙峪湾、伏牛山滑雪场等5个4A景区,在即将到来的元旦节,当地还将举行一场马拉松赛。但在这座面积不大的县城里,人们目前讨论更多的仍是“男子20年后拦路打老师”事件。

  栾川实验中学初二学生小新(化名)和他的小伙伴来自农村,平日住校,23日(周日)下午,他们各自提着一箱牛奶和一碗打包方便面准备返校。两人谈及其历史老师张某近况时,颇为“严肃”。

  “周五(12月21日)那天放学,我在学校里碰到了张老师,他穿着大衣、戴着围巾,把头紧紧裹住。”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起这些时,小新说他感到有些“心疼”,他认为打人视频在网上传播很广,张老师裹着头,像是怕被人认出来。“毕竟被自己教导过的学生打了,很没有面子。”

  小新说,张老师仍在上课,“看起来没什么异样”。

  在小新眼里,张老师挺喜欢笑,对学生也不错,没怎么“体罚”过学生。“他眼睛有些近视,给我们讲题,贴书就会贴得很近。”小新认为,张老师讲课“比以前的老师好”,讲得细致,中间也会穿插一些书上没有的内容,下课也爱和学生聊天。也有学生称,张老师曾拿脚踢过班里两名学生,但很轻,象征性地“惩罚”。

  “认识张老师18年了,他一直踏踏实实,这事(被打视频在网上流传)他也预料不到。”12月23日,与张某同在栾川实验中学任教的老师王宏(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尽管张老师仍在上课,但“状态可以想象,非常不好”,遇到了熟人都不想说话。

  据其介绍,2003年左右,张某曾前往栾川一高任教一年,后又返回实验中学,继续做了几年英语教师后,由于年龄偏大、精力有限,转教历史。多名学生证实,张某目前担任初二年级5个班历史课教师,每周应有20节课。相关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学校缺少历史课教师,尽管张某“心情低落”,但仍在上课,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陪同。

  学校开班会讲如何对待老师批评

  对于张某被曾经的学生“拦路扇耳光”一事,网络上声讨双方者均有,有人认为学生“小肚鸡肠”,应严惩打人者,也有人认为应弄清“老师是否曾有过重体罚行为”,给学生一个交代。而在栾川这座不大的县城里,此事同样闹得沸沸扬扬。

  据学生小新讲,周日早上,他在QQ空间看见了一篇“声援历史老师的文章”,学校学生处老师写的,其中一张配图是张老师在上课,配文“这个‘十恶不赦’的老师还在上课”。“加了引号,就是反讽的语气。”小新介绍,他和同学们都对此文进行了转发。其身旁的小伙伴强调,这都是同学们“自愿的”,没有老师要求。

  另据多名学生证实,事件发酵后,他们所在班级均在上周开了一堂班课,主题是“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也没提张老师的事儿,就是说要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小新称,其父母也看过相关视频,觉得“打老师不对”,进而告诫孩子要“尊师重道”,虽然“可能遭到了体罚,但也不能忤逆老师”。

  曾在今年7月亲眼目睹过常浩拦车打张某的村民王蓉(化名)称,面对常浩的耳光和质问,张某并未反抗,相反多次道歉,试图安抚对方,而常浩则在冲突后期努力“控制情绪”。“或许老师对他(常浩)真的‘伤害’太大,所以才会这么愤怒。”作为一个拥有两个小孩的母亲,王蓉当即告诫儿子,倘若在学校被个别老师“打了”,一定要告诉家长,别埋在心底。

  而在打人者常浩的家乡雷湾村,村民们不停向来访的各路记者诉说“常浩帮助乡亲所做的好事”。年长常浩几岁的邻居常仁峰告诉澎湃新闻,他曾多次听常浩提起“有老师欺负了他”,这么久了一直放不下,甚至提起时会“哭”,“发生这样的事并不意外。”

  “棍棒”教育逐步消失

  王宏告诉澎湃新闻,因为自己2000年进入学校工作,对常浩所说1998年左右曾遭受张某“踹头”等体罚等情形并不清楚,这有待“考证”,但其承认,“那个年代,老师对学生有可能会有不恰当的行为,无意中会伤害到学生”。

  据王宏称,此前有媒体报道,彼时栾川实验中学有所谓“四大暴君”,其实这是孩子们的戏称。“就是四个厉害的班主任,管教比较严格,家长都想要孩子来这些班级。”王宏表示,据其所知,这其中并不包括张某。

  澎湃新闻接触的多名栾川县中小学教师均强调,20年前的教育理念与现在不同,彼时“大环境使然”,教师被默许使用部分体罚手段惩戒学生。

  “这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与张某同住一栋家属楼的一名栾川实验五小教师告诉澎湃新闻,那时一个班级七八十名学生,一名淘气学生就能搅乱整个教室,老师只能在学生面前立威,包括自己,也会“动手”管教学生。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及教育部门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强调,尤其是2009年教师法修订版出台后,家长及学校信奉的“棍棒教育”逐渐减少。

  上述小学教师称,这些年教师们变得敏感起来,不敢轻易“体罚”学生,“学生犯了错误,顶多让他在座位上站一小会儿,像以前那样,迟到就罚站在教室外面,这绝对不行”。另有知情人士介绍,曾有栾川县个别被举报体罚学生的老师,都被调离岗位或辞退。

  反思:重视师生心理教育

  “这一事件发生后,网上的舆论有的偏向于支持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不少人都遭受过类似的教师暴力,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12月 24日,关注此事的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兼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告诉澎湃新闻。

  彭凯平认为,“拦路打老师”的当事双方,无论是当年的教师还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都缺乏一定的情绪调节、情绪应对能力。“如果双方能在心理知识和修炼上能有所提高,令人遗憾的情况都是可以改变的。”

  在彭凯平看来,该事件中常浩对当年教师的教育方式感到不妥,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采用以暴制暴的做法还击并不是好的选择。但这也能够显示出教师的体罚、打骂,可能对一个学生产生长久、深厚的心理影响。

  “过去,人们对棍棒教育的观念习以为常,忽视了孩子所拥有的独立人格。而现代对儿童心理和大脑发育规律的研究均表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很负面的。”彭凯平称,这种长期负面的心理体验会扭曲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念,甚至形成身体器质上的病变。

  对于遭遇类似的教师暴力的青少年以及曾受到类似创伤的成年人,彭凯平教授建议可以从五个维度结合自身情况来调节和自我保护:第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发挥特长、积极行动,淡化、转移负面伤害的影响;第二,拥抱积极的人际关系;第三,找机会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许多人习惯压抑自我感受,遇到契机就会突发性地爆发出来,结果更糟糕”;第四,家庭关系至关重要,“我们发现,亲密关系中的力量可以弥补、消除很多孩子在社会上受到的伤害。比如孩子在学校、老师方面受到了挫折,但如果在家庭中能够受到来自父母亲的关怀,就能够得到爱的补偿”;第五,培养同理心,也就是尽可能地去理解对方,对自我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意义的。

  “我们教师内部也在反思。”栾川县一名小学教师告诉澎湃新闻,“反思”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群体需要科学合理的规范,二是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师生的心理疏导。

  对此,彭凯平也呼吁相关教育部门能更加重视在校师生的心理教育。“这20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产生了变化,比如不少校园内都开展了积极教育和心理学课程,让学生了解情绪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去调节,怎么去积极沟通和自我表达。这对每个家庭、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影响重大的,能让学生和教师都得到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