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桂林8月24日电(通讯员 庞艳萍)他曾三赴南极进行陨石的搜集和科考工作,处严寒之中,却不灭心中炙热;他也先后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第八届广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和奖项,虽荣光之下,仍不忘所向初心;他着手主持了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知责任之重,即携桃李前行。他便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兼陨石学与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南极陨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兼陨石分类工作组组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 ,桂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缪秉魁教授,一位醉心于寻找从浩瀚星海中陨落地球的碎片-陨石的“寻星者”,同时也是一名敢于攻坚克难,成绩杰出的“陨石科研人”。
缪秉魁教授参加美国陨石考察队,因严寒鼻子冻伤。本人供图
南极之旅,与陨石结缘
“我最早接触到的陨石,是1999-2000年我国16次南极考察发现的那28块陨石。2001年初,我刚完成博士研究生课程后,就马上参与到了我国南极新收集陨石的陨石研究工作中。起初在对这些陨石开展研究工作时,确实,除了陨石非常珍贵的概念外,视觉上,陨石也并不漂亮,研究工作也就变得有点枯燥了。”这是缪秉魁教授最开始对于陨石研究这项工作的看法。的确,陨石们清一色的灰暗色调,普通的石头外表,也没有神奇的特异功能,乍看起来毫无吸引力,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些外表平凡、没有较大观赏性的“小石头们”,在后来经过了多次的深入研究与接触之后,自己竟会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它们,并在随后的科研生涯中,缪秉魁这三个字也和陨石这一词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格罗夫山蓝冰上发现的陨石。本人供图
每当一谈到陨石,缪秉魁教授便显得非常兴奋,关于陨石的搜寻考察、相关的专业知识、艰辛却有趣的考察经历等等,缪教授张口就来,侃侃而谈,说起时似乎眼中就闪烁着银河的星光,缪秉魁教授告诉记者: “当时发现的4448块陨石中,几乎存在各种类型陨石,我的工作就面临新的挑战。为了能顺利开展研究,我必须快速掌握大量的陨石知识。随着学习深入,我对陨石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明白陨石是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过程中残留下的样品,或是‘太阳系演化的化石’。意识到陨石是打开宇宙或太阳系奥秘大门的钥匙。再经过随后一系列阶段的考察工作后,现在可以说,我喜欢陨石,我热爱陨石研究。”
而在这个喜爱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只有“甜蜜”的回忆,众所周知,南极常年严寒,整个南极大陆似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考察时的气候条件也是非常的恶劣,缪秉魁教授在一次寻找陨石的过程中还险些掉入冰缝中,那次是为了寻找陨石富集区,他一个人走得太远,曾不小心掉进了一条约60厘米宽的冰缝,所幸用双肘撑在了冰缝两侧,然后,凭借着冰镐,才一点点爬上来,但即使在如此恶劣和艰险的条件下,他还是坚持着陨石的搜寻工作,甚至后面到了看见石头就想敲敲的地步,队友们都说他是想陨石想疯了。
“有一天,我拿出一块石头,告诉他们我怀疑这是陨石。队友们质疑说,这是陨石?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为此,我耐心琢磨,经过细心观察,终于发现了和找到这种类型陨石的特征,搜索工作获得了重要突破,果然,我和队友们凭借着新发现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上千块这种类型陨石。”也正是凭着缪教授这股对于陨石搜寻的勇往直前和坚持探索的“疯劲”,他最后才能收获了如此杰出的成绩和珍贵实用的搜寻经验。同时使得考察队在陨石搜寻工作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一、发现了陨石新的野外产状或类型,即冰磧型陨石,这些陨石没有黑色熔壳(外皮);二、找到了真正的陨石富集区,在局部蓝冰区,发生数十块甚至数百块陨石。由于发现了陨石富集的重要特征,搜寻队有了经验,后来找陨石就容易了许多,也正因此,我国拥有南极陨石总数达到了12035块,成为了国际上拥有南极陨石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位于第三位。
缪秉魁教授正在指导研究生实验分析工作。本人供图
念念不忘,执梦前行
“南极是特殊地理环境,能到南极我已经觉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非常不容易,所以我要珍惜,在保证安全情况下,我愿意付出任何艰辛,争取做出成绩。而且南极是陨石富集的宝库,我,一位陨石研究专业人员,能去南极找陨石,还可以研究自己发现的陨石,那更是另一份幸福,这也增加了我的专业兴趣和研究信心,我们做事必须得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坚持和追求,更要有足够坚定的信念。”当被问到为何能坚持下来时,缪秉魁教授便那样回答道,句句真情流露,字里行间也似乎包含着对广大研究者们的寄语和期望。
在南极考察回来之后,缪秉魁教授并没有一刻闲着,而是将陨石研究资料整合后便立刻开始了相关论文的撰写,随后就是各类课题的跟进研究。既然热爱,就需坚持,并为此付出足够的努力,无论是对于陨石还是日常的科研工作,缪秉魁教授都一直将其挂于心上,念念不忘。另外,除陨石研究外,缪教授还开展南极陨石富集规律、月球和其它行星物质成分等方面研究。在科研这方面,缪教授同样有着寻找陨石的那股子冲劲和满腔热情,俗话说的好,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可当越来越多的头衔加身后,缪教授明显感觉到自己做科研的时间被压缩了,某些繁琐的行政工作占用了许多的科研时间,“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权衡之后,他毅然的选择了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如今,缪教授同时也兼任桂林理工大学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主任,在自己热爱的专业和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科研之路,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却依旧乐在其中。
缪秉魁教授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第二排右4)。本人供图
授人以渔,携育桃李
除了在陨石研究领域上走在前沿,缪秉魁教授在教育上同样也不会“安安分分”。“10多个同学的研究型课程,我的教学方式就灵活多了,通过不断提问,可以不断引领同学们的思路,让他们不断思考,从而学会提问,学会找答案,最后获得创新性认识。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着重教学习方法和研究思路。知识点是教不完的,只有教会方法,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谈到治学观点,缪秉魁教授同样有着自己的风格,跳出死板教学,将学生们的思维解放出来。在对学生们进行科研指导时,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讲解之外,缪教授还对学生们的科研态度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要求,他认为,现今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浮躁,“首先,要静心,懂得克服浮躁,还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然你还得付出时间,耐得住寂寞,科研可是漫长工作过程,需要有“慢工出细活”态度。在学习方法上,要讲究。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关键点,我认为就是穷追不舍,对发现的问题和兴趣点,一定不要放过,不能似是而非,要搞个明白。”
缪教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治学理念带领着学生们在知识的神秘宇宙中畅游,以身作则,指引着学生们去探寻心中的那颗属于自己的“行星”。授人以渔,携育桃李,在教育事业上,他同样用心,辛勤耕耘,栽得桃李满园。
采访结束后,缪教授又继续投入到科研工作里,同时,他也开始准备着下一次的南极科考之旅。念念不忘,执梦前行。缪秉魁教授对于陨石和相关科研的这份热爱和勇于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更是值得广大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