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需求:全面推动语言文字事业
全面推动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发展需求,是“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主题。据田立新介绍,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语言学术服务、手语盲文服务和外语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以2016年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为例,第一大研究热点就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问题研究。
“之所以说这是第一大热点,因为相关研究数量多、视角多,权威学者参与多,相关学术会议多,反映出学术界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家国情怀。”蓝皮书主编张日培向记者介绍,“学界对‘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搭桥已达成共识,同时,我国语言资源丰富,但语言状况复杂,其中我国跨境语言有40多种。”
国家语委还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语言国情调研,包括西藏边境口岸及地区社会用字现状、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语言使用情况、海外华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及应用等。
此外,白皮书数据显示,在外语服务方面,我国高校截至2016年共开设有72个外语专业,覆盖了欧盟国家24种官方语言和东盟10国官方语言。在社会语言服务方面,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数达7.25万家,行业年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
语言文化:传承、传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想的依托,也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任务。
田立新介绍,2016年火爆荧屏的《中国诗词大会》约有4.86亿人次收看,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的又一文化品牌。这三个节目从字、词、篇的角度,展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现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文化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云南省九河乡的普米族,除两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汉语不熟练外,其余474名普米族人都能熟练使用汉语。同时,普米族人的母语意识近年也逐渐提高,一些家庭开始教孩子学习普米语。这表明,我国在通用语言推广的同时,重视少数民族母语传承,正在形成多元共存的和谐语言生活。
在港澳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成效显著。绿皮书收录的《台湾大学生繁简字态度调查》显示,现今台湾大学生对简化字的理解度80%以上者已超过六成,阅读简化字书报刊物没有问题。香港已开展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20年,年均测试人数由1996年的141人次发展到2016年的7338人次。澳门2016年有387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历史新高。
语言文字事业需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一方面,“黄皮书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生活情况,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中国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黄皮书主编赵蓉晖介绍说。另一方面,汉语国际传播逐步推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生达600万人次。(记者 柴如瑾 图表数据来源:《中国语言文学事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