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多少人会普通话?高校开设了多少个外语专业?海外有多少所孔子学院?7月17日,在教育部、国家语委首次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关于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规范、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力、语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状况都有了数据支撑。
同时发布的还有国家语委“皮书系列”,包括:反映我国社会语言生活热点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绿皮书)、汇聚国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成果的《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以及介绍世界各国语言生活最新状况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黄皮书)。
其中绿皮书还收录了介绍光明日报60余年来3个语言文字专刊概貌、沿革和内容的《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的前世今生》一文,反映本报在我国语言文字现代化事业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推广普通话:实现“语同音”的梦想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现在,我国已有大约73%的国民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68%的国民掌握了汉语拼音。”
“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已经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预计到2020年,普通话普及率将达到80%,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将会实现。”白皮书主编、语用司原司长姚喜双介绍说。
当前,全国普通话普及状况还很不平衡,尤其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还很低。2016年是《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60周年,我国启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主要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开展工作。
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27个省区市对13.32万名农村青壮年和18.41万名农村教师开展了普通话培训,20个省区市对4.47万名少数民族教师开展了普通话培训,全国有604.2万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对广受关注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关系问题,田立新指出:“我国的语言政策既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一体两翼,需要共同推进。”绿皮书主编郭熙也认为:“要区分方言与方言文化的不同。不能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立起来,更不能用方言教学取代普通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