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变抢险 学子“三下乡”谱写奋勇与担当

发稿时间:2016-08-04 07: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王龙龙 实习记者 李华锡)自6月底以来,我国多地区遭遇强降雨袭击,形成内涝洪水等灾害。在防汛形势严峻的受灾地区,除了武警官兵、解放军、救灾群众,还活跃着一群稍带稚气的年轻面孔,他们就是参与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青年学子。

  他们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科技支农、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灾区,他们不仅开展“三下乡”活动,更与当地老百姓众志成城、并肩作战,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讲述着青年学子的担当与奋勇,他们喊出了“将‘三下乡’的实践转移到灾区”的口号,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江西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们正在帮助当地工作人员建防汛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榕 摄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等任务结束”

  7月7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红色基因代代传 长征精神永放光”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师生正在学校团委办公室商量“重走长征路”的行程,此时他们接到了九江江洲镇防汛告急的消息,于是临时决定去江洲参与防汛抗洪。“我8号还有3门考试,7号接到消息去江洲,收拾好东西就匆忙出发了。”队员张旭说。

  7月8日上午,六名队员跟随江西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管志明先行一步到达江洲,其他师生随后也陆续抵达。此时,他们对当地汛情还一无所知。到达后,他们立马跟随当地工作人员巡查堤坝,打起了防汛沙袋。“当时看到有几个瘦弱的阿姨在搬沙袋,才知道江洲的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站在堤上就能看到这里大部分农田都被淹了。”队员徐鑫回忆说。

  “我们主要承担后埂、洲头等村78至85号哨所的大堤防护工作,包括巡查大堤、打防汛沙袋、扛沙袋、在泥地里导渗沟、协助当地防汛工作人员排查管涌等。”队长丁逸韬介绍说,“一开始我们准备不充分,但一直在想办法提高效率。比如导渗沟的时候,一开始搬小石头,效率很低,后来我们改成流水线方式,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石头,100米左右的石头很快就铺实在泥地上。那种成功的喜悦让大家的热情更加高涨。”

  每天顶着烈日工作,几天下来队员们黑了不少。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他们还面临着江洲的蚊虫。“晚上8、9个人挤在村民家一个房间睡大通铺,睡觉时会有一些毒虫爬到身上,睡不踏实。江洲是血吸虫的重灾区,我们每一天都会询问队员的身体状况。”队员曾祥钰说,“我们跟着村民吃大锅饭,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闲暇之余开开玩笑、聚在一起唱歌,帮助村民们做些家务,团队以此来放松紧绷的神经。“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等任务结束。”丁逸韬告诉记者。

  在江州期间,管志明、陈军、邹志刚、颜斌等几名指导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大家一起防汛,晚上一起交流收获感悟。“当时才得知管志明和邹志刚老师同一天生日,我们也没有什么准备,就给老师煮了面,写了一段祝福,那天晚上我们坐在一起聊了很久,这支队伍很温暖。”队员陈榕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