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县城如何留住“小镇青年”

发稿时间:2020-07-14 08:59:30 来源: 光明日报

  一边是发展前景更好、竞争压力巨大、生活成本更高的大城市,一边是安逸舒适、祖辈居住、熟人社会的小县城——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个?人民智库的一项调查显示,16~40岁的“小镇青年”中,有近8成的人表示自己身边的同龄人“一半以上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仍留在当地的小镇青年,超9成的人打算去大城市发展。

  县城,曾经是大多数农村孩子梦想的地方,而今,县城成为“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在一线大城市工作,尽管要背负不小的购房负担和压力,但大城市提供的发展空间却是县城无法比拟的。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在城市寻求就业机会。此外,大城市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对年轻人也颇具吸引力。去咖啡店喝杯咖啡、去剧场看场演出,在大城市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但在一些县城,由于基础设施和文化产品供给相对匮乏,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想实现就能实现的。

  而至于子女的教育,可以算是选择天平上“大城市”一端较重的一个筹码了。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也是为了能给下一代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环境。新闻中不时会有“逃离北上广”的类似报道。其中一些故事的结局是,子女教育成为那根系在他们身上的绳子,这些所谓的“逃离者”最终也被拉回到他们曾经逃离或想要逃离的地方。

  一些年轻人,宁可做北上广的“漂流一族”,也不愿意回县城过“怡然自得”的生活。其原因还在于,县城复杂的人情关系以及关系网让人心生畏惧,小社会较弱的包容性也让年轻人担心自己的一些创新无法得到认同,以至于循规蹈矩成为默认法则,自己也成为最害怕成为的那种人。

  如何改变县城的尴尬境地,重拾吸引力?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应明确县城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应鼓励创新,一县一治,百花齐放。要补短板,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选择120个县及县级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这些示范工作有助于树立县城新形象。要保基层,增加县城公共服务的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保基层运转主要是保障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政府部门经费,使基层治理特别是教育、医疗、治安、水电、公交等公共服务正常运转。

  县域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那些“被逃离的县城”来说,痛感将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希望这种痛感能激发出治理者的发展魄力和勇气,破题县域发展,释放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荆林波,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