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家长别被“起跑线焦虑”绑架

发稿时间:2017-12-15 08:40:31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片

  去年,朋友圈一个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引起争论,这个9岁小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古文、钢琴、围棋等九种课外辅导班将9龄童变成“学习机器”。

  近日,一个5岁小孩的“辅导班时刻表”再次引发热议。一个教育工作者妈妈给5岁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包括数学、书法、美术等。她认为“这都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

  不可否认,培训市场低龄化是趋势,而且越到低龄层越是“疯狂”,不具完全行为能力的孩子多只能被动接受安排,而一些家长似乎找到了“下一代赶超”的秘诀:孩子越小接受培训越好,知识技能兴趣爱好一样不能少,脑袋里塞得东西越多,做父母的也越是“心安”。

  没有哪个家长不想为了孩子好。人的行为动机很大程度上是“趋利避害”,而在一些家长安排孩子童年上,似乎也有“合理性”:让你累并学习着,是为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至少别吃亏,学习比别的孩子更累更疯狂,是为了“赢在起跑线上”。换句话说,是“起跑线焦虑”和“抢跑心理”,催生了愈演愈烈的“培训班绑架童年”现象。

  真是为了孩子好吗?人类文明史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形成了“婴儿”“童年”“少年”“青年”等自觉认知。其中蕴含着对人类成长规律的科学认识。为什么我们强调要让青少年自然生长?不同年龄段干不属于本年龄段的事情,违背了自然规律,对人的成长不利。不要以为“快乐童年”只是嘴上说说罢了,其中包含着“让孩子多玩玩”的自然警示。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无可无不可”的“佛系90后”现象,虽不无调侃,却透视出“童年被剥夺加速衰老”的实情。人类竭尽一切力量延长寿命,而一代代人的童年被人为拖离轨道导致“未老先衰”,这真是莫大讽刺。

  狼爸虎妈们恨不得孩子整天连轴转学习,说是为孩子好,倒不如说是为自己的焦虑和心理安慰折腾孩子。越是对自然人的生长规律缺乏认知,越是对庸俗攀比随波逐流,越是热衷“抢跑”迷恋狭隘的成功,越是可能把自己的主观简单意志强加给孩子。有些家长不知怎么陪伴教育孩子,主观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给孩子报辅导班“寻求心理安慰”,却很少问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更不真正关心“究竟什么适合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迷恋速成的思想理念,让众多孩子成了“培训班陪伴童年”的小白鼠。

  快乐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头。一个成年社会人是否幸福自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快乐、父母常陪伴的童年。丰子恺画了那么多童趣的漫画,总是少不了儿童,其实也是在传输一种理念,对孩子要顺其天性因势利导,而不是人为干扰他们的自然生长,更深层的意思是“向儿童学习”。给我们带来感动的书写童年的歌曲《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外婆的澎湖湾》,温暖了一代代人的一生,不得不让我们担心的是,以后的孩子,会因为忙于学习疏于玩耍户外运动,再也收获不了这样快乐的童年。

  为所谓的“起跑线焦虑”剥夺孩子的童年,甚至会动摇下一代人的人生幸福指数和竞争力根基。人在童年时期,需要到大自然里去和同龄人玩耍,需要家庭的温暖陪伴,从中汲取与人协作、认知自己和社会的成长营养,未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必备的情商、意志力、创造力、人文素养、同情心等也需要从美好的童年时代开始培养。若只关注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让经验代替探索,让机械代替兴趣,那下一代的创造力、活力、感知力、洞察力就极有可能部分缺失。

  卢梭说过,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长,这就是儿童之福,这就是成功的希望。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需要被敬畏,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成的铁律。“起跑线焦虑”本就是伪命题,它违背了教育规律,家长别被自己生出的幻影吓倒,更别被功利培训班的营销话语迷惑,需要多一些理念定力。我们还要补上“怎样促孩子自然生长”这一家庭教育课。儿童教育是一门艺术,但首先是一门科学,家长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还孩子一个斑斓的童年,给祖国一代活力满满的接班人。(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程振伟)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