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高校掀起编程热:做机器人创客教育的实践者

发稿时间:2018-05-28 13:4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武汉5月28日电(通讯员 舒佳欣)5月6日、7日周末两天,共八场的编程一小时公益培训在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机房落下帷幕,李长江和他的团队也终于能缓口气。5月10日,他们再次出发前往华侨城附小举办培训,5月16日,黄陂一中也掀起了编程热。打破机器人创客教育最后一公里,致力于做中小学AI教育的实践者和领跑者,他们一直在路上。

  “我想尽最大的可能,为更多的孩子打开一扇编程的大门” 

  九号楼三楼的四号机房似乎尤其热闹,小学生特有的尖锐而稚嫩的嗓音显示出这个课堂的活跃。汪易轩盯着电脑屏幕,五颜六色的程序指示中,有的字他认识,有的不认识,然而他还是能听着老师的讲解一步步跟着完成。每个周日的下午他都会到这里,按时参加编程的课程。他还记得老师是如何比喻“编程”这个他陌生的东西的。那天老师换身成机器人说道,“同学们能不能按照步骤指挥我在黑板上画个圆呢?”汪易轩尝试地举起了手。

  

  学生在线下体验编程课程,与机器人互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舒佳欣 提供

  “老师要先拿起笔。”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记忆中他好像说了先画一个圆,然后再同一水平线再画一个圆,接着是在两个圆的中间画一个向上的弧线,最后用大大的圆将所有的元素都圈起来。

  他不是很懂编程这个词,但是还是能体会到这个东西就像数学的思维一样,很吸引自己。他喜欢这种有步骤、有逻辑的东西,就像家里的积木、拼图,还有奥数培训班一样,他都喜欢。简单的感兴趣是驱动他所有的动力。相比汪易轩的想法的简单,坐在后面旁听的父母想法同样单纯,“小孩子嘛,多接触互联网教育挺好的,他喜欢就好,我们很支持。”

  这就是李长江和他的团队在线下所做的事情,这个事一坚持就是两年,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开展这边的公益培训。他通过学校的支持得到了场地的支持,也与学校的合作单位达成协议进行宣传,家长填写报名表即可在相应时间带孩子前来上课。“我不是想着把每一个上过课的孩子都培养成一个编程师,而是尽最大的可能为更多的孩子打开一扇编程的大门。”

  “我能不能不要让光头强追上熊大” 

  如果说前几节课汪易轩感觉到自己只是模模糊糊按照老师我的步骤简单地执行,那么现在他发现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当老师今天指导大家在光头强身上设置每秒1米的配速、熊大身上涉及每秒0.7米的配速时,他点击“效果”,发现光头强马上追上了前方的熊大。于是他想,我能不能不让光头强追上熊大,他还不想看着两个人往返跑来跑去,而是环形跑,或者满屏幕随意跑,除此之外他还想加一个熊二,那么怎样设计程序步骤能实现呢?

  

  学生报名体验机器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舒佳欣 提供

  从一个动画人物开始设计他的配速、移动方向、所处画面背景、人物大小和颜色、运用循环、条件判断等语句,另外两个人物则相比之下进行调整。点击效果预览时,光头强紧追熊大和熊二,三个人移动方向都不一致,背景是从森林的白天到黑夜,整个播放流畅自如,画面内容紧张而又丰满。这算是加入他想法的第一个完整程序了。下课后他爸爸用U盘拷贝下来,记录了这个小小的节点。

  班上的小伙伴开始约着一起上编程课了,他们有的刚下体育课,跑过来是汗流浃背;有的穿着刚下舞蹈课的舞蹈服;有的和朋友背着大大的书包一起上楼赶来。四年级的“老同学”汪易轩比新来的几个伙伴总是更熟悉一些,一节课的编程成果受到表扬时,总能让他心里偷着乐好一会儿。他发现学校没有这种类似的机器人编程课程,爸妈给自己报的补习班也没有,他只能珍惜每一个到这里上课的机会,其实如果平时能在家操作练习,他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汪易轩不知道的是,他的困惑正是李长江和他的团队努力的方向。

  “做AI—STEAM教育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个人跟教育杠上了。确实,月薪过万的工作他不去做,非得留在学校和中小学AI—STEAM教育死磕到底。计算机专业的他很早就想做AI—STEAM教育了。在其他专业的大学同学眼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都是“大佬”,他们会的东西好像都是高深复杂一般人不懂的,他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类比到就像文学院和数统的关系一样,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两个直接相对的学院。可是笑过后是他一直以来的忧虑,“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太缺乏AI—STEAM教育了。”

  

  团队成员正在引导学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舒佳欣 提供

  大四的他的心很大,他想要什么?想要我国中小学生都能接触到编程教育,想要这个方向的师资力量雄厚,想要AI—STEAM教育成本降低,他想要的很多,想起来也遥遥无期。可是不得不承认,死磕的人都有自己的坚持,也就一定会出成果。从线下的“编程一小时”活动做起,每一次的活动都普及了机器人教育,也让流动的人群体验了机器人程序。短暂的宣传活动慢慢变成体验课的公益培训,学生们体验后吵闹着下次还要来应该就是李长江坚持的最大动力了吧。体验课又慢慢被做成周期性地课程,有了一群“老学生”,以及“老学生”带来的新同学。

  在所有的经验之上,他和团队着手开始设计课程平台,为的就是学生能利用平台在家也能学习。从页面设计到课程视频,从实际操作到线上指导,每一步都是朝着最开始的目标前进,网上课程平台让孩子低成本、更频繁地接触编程,在推广中完善,在完善中深入。孩子这边在有序推进,那雄厚的师资力量这个又怎么解决呢?培养师资,打造教师课程体系时他们新的起点。

  在创新创业的路上,他一直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或许这是师范大学带给自己的影响?还是“可能我五行缺教育吧,哈哈”他笑称。在他身上看不到疲惫和失落,像一个战士一样与AI—STEAM教育杠到底吧!

责任编辑:李华锡 冯佳丽(学生编辑)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