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8月29日电(通讯员 王晓薇 葛振友)“小伙子,你跟大妈说了这么多废旧家电污染的问题,那我们不把废旧家电交给小商小贩我们交给谁?谁是正规企业?正规企业在哪里?”
社会实践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调研第一天大妈的反问一直困扰着队长葛振友。作为队长,他在思考着,“我们一直在寻找电子垃圾的回收之路,但是这条路究竟如何搭建?中国每年产生600多万吨的电子垃圾,而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却‘无米下锅’,那电子垃圾都去了哪里?”
8月19日,这已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蓝星护卫队调研的第9天了。8天的调研并没有让他们得到预想的结果,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小商贩和拆解企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共存于社会?带着这样的问题他们踏上了探路之旅。
假扮卖家,渗透二手市场
队员们暗访二手市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尹晓龙 提供
按照事先商量的方法,队员扮作卖家来获取更多关于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信息。但是当实践队员统一服装,手提单反相机进入二手市场时,却引来了异样的眼光。店铺的老板们都提高了警惕,甚至对回收回来的废旧家电都稍加遮掩。
队员鲁正川以一口流利的青岛话前去询问,“老板,我们家有一批旧冰箱要处理,你看多少钱合适?”当听说要处理空调的时候,老板的眼里放着光芒,“废的还是旧的?什么型号?多少升?单开门还是双开门?”一连串的问题令实践队员发愣,经几番思考之后,队长决定和老板真诚得道明来意。得知实践团队是学生后,老板放松了警惕,毫无顾忌地聊了起来。
“这年头不好干,虽然我们是收二手冰箱的,但是废弃的我们也不拒绝,倒手给小商贩还是有几分利润。”老板说,“像我们这种二手市场,‘下家’是不定的,有时候给小商贩,有时候卖给正规企业,你们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谁给的钱多我就卖给谁。”
队员鲁正川追问电子垃圾最终的走向时,老板支支吾吾地说他不关心这些,只要能赚钱,卖到哪就和他们没多大关系了。队员环顾店里,发现他们回收的家电也相对单一,主要是四机一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手机、复印机、打印机之类的电子垃圾正规回收商家都不要,他们就更不涉及了。
经过对多家二手商家采访,实践队员发现二手市场收购的废旧家电销路不定,大多数卖给了小商贩,有时候也会卖给正规企业,但是不如卖给小商贩方便。监管不到位使二手市场处于混乱的局面,也使得二手市场成为了电子垃圾回收的灰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