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内高班的故事

发稿时间:2019-09-28 18:18:00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来自祖国的爱——我与内高班的故事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8日电(记者阿依努尔)对于27岁的赛伊热古丽·努尔艾力来说,新疆内地高中班是一列命运的列车,让她实现了心中的梦想:走出大山,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帕米尔高原是新疆南部自然环境最艰苦、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区。赛伊热古丽的家乡就在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塔尔开其克村。

  这里牧民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牧业,他们所在的牧业点就像被抛撒的珍珠,分散在昆仑山山脉的山谷沟壑间,交通不便,天气酷寒,空气稀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过去,阿克陶县山区乡镇不少牧区孩子在牧区教学点和“马背小学”读书,他们在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重复着祖辈的游牧生活,因为偏远、贫穷,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

  赛伊热古丽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就读的教学点,5个年级的孩子在1个班读书,自己的两个姐姐因贫穷早早辍学,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2008年,得益于内高班政策,从小成绩优异的赛伊热古丽考取青岛崂山第二中学,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第一次见到高楼,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做更大的梦。”

  赛伊热古丽说,青岛崂山第二中学高中班主任刘晓玲对她的人生带来很大影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对学生极好,有耐心、真诚,但要求很严格,也很上进,她教我学会如何做人,高中时起,我就想成为和她一样的女性。”

  如今,赛伊热古丽终于实现心中的梦想,在阿克陶县雪松中学工作3年后,由于教学和业务能力突出,今年成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她还将自己在内高班掌握的一些教学模式带回了家乡。

  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中学,有3355名学生,其中九成来自偏远、贫困山区。成为这所中学的教师后,赛伊热古丽总会向刘晓玲看齐,“要对学生负责任,要给他们正能量,希望我也能在他们最关键的青春岁月,像我曾经的内高班老师一样,给学生精神力量和前进动力。”

  在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中东部省市开设内高班,是国家加快边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内高班成为不少来自新疆偏远地区农牧民子女的命运转折点。内高班培养的多数学子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成为新疆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

  赛迪艾合麦提·亚尔麦麦提是首届内高班学生。2008年从厦门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内地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以自治区选调生的身份到和田地区墨玉县工作。此后,尽管被遴选至自治区团委工作,但他主动申请驻村,先后在和田农村地区工作7年。

  去年年初,赛迪艾合麦提·亚尔麦麦提被选派担任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塔尔艾格勒村第一书记,负责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他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劳动,向致富能手了解生产情况,去巴扎调查农产品销售情况……一年时间,带领当地群众种植辣椒收入超过200万元。

  赛迪艾合麦提·亚尔麦麦提说:“相比内地,新疆发展得慢一些,这里更需要我。我希望可以用知识回报国家的培养。”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