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育服务平台发布的大数据系列报告显示,家长平均每周运动时长不足3小时,超过1/3家长很少或几乎不与孩子一起运动,教育方式上近70%家长持不强求的“宽松”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孩子的运动缺失和身体素质不良。
骨生长质量差、力量耐力不足、肥胖近视高发……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令人担忧,而缺少体育锻炼是重要原因。针对青少年体质下滑的状况,中央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要求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有力举措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和投入,令中小学生体质的指标有所好转。但是,必须看到,“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观念尚未完全扭转,课业负担过重、电子产品过度使用、家长对体育运动不重视,仍在影响着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大数据报告也正印证了这一现状。
我们常说,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体育也是如此,如果家庭体育教育缺失,势必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质提升的短板。近七成家长对孩子运动与否态度“宽松”,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自身做不到,很难对孩子提出更高要求,就算提要求,也未必让人信服。这就跟玩手机一样,大人成天拿着手机,“不允许孩子玩”就显得缺乏说服力;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在观念上仍不够重视,在学习成绩与运动之间,绝大多数家长还是以成绩为重。
事实上,要和学校体育教育形成合力,家庭体育的短板必须补上。家长和孩子一起运动,既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是一个促进家庭成员感情与交流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