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在火锅店体验“一人食”
部分商家为单身顾客提供存放物品的保险柜
今年七夕,走进春熙路的一家西餐厅,吴心怡点了一份商家特意准备的“单人套餐”,坦然地和众多情侣同处一室,享受一顿美味晚餐。这是27岁的她来到成都的第九年,自2013年和异地恋的男朋友分手后,吴心怡已经习惯了在情人节、七夕节这样浪漫的节日里,点一份外卖,独自在家过节。
从整个成都来看,吴心怡显然不是孤例。根据淘宝去年发布的《空巢青年图鉴》,成都空巢青年数达到166万,全国排名第五。伴随着“一人食”的兴起,吴心怡这样的成都单身青年在“吃”上越来越有归属感——平时,他们有单人菜单可供挑选;而到了假期,餐厅还会特地定制“单人套餐”,让她和朋友聚会时能各自挑选喜欢的口味。成都餐饮业态中,轻食、便捷的一人食餐饮正在走俏。
一人吃饭
单人菜单、单向座位 变得流行
在传统印象里,餐厅往往是呼朋引伴、聚餐聊天的场所。像吴心怡这样常常独自吃饭的,总会遇到各种“尴尬”——服务员爱高喊“一位里面请”,引起所有人的注意;由于分量偏大,点的菜可能吃不完;一个人还时常会遇到被拼桌、让位的情况。
单身汉小艾正是其中一人。早年在深圳打工的他,常常因为吃饭时无人说话,不得不速战速决。回到成都后,爱吃火锅的他也尝试着一个人点一桌菜,“结果肉剩了大半,很多蔬菜几乎未动”。
小火锅的兴起解决了小艾的烦恼。几年前,重庆小天鹅、澳门豆捞等商家开始将火锅进行“分锅制”,即一人一锅,提倡健康便捷的火锅体验。除了汤锅变小了,对应的菜品及价格也较传统大锅均价更低,“通常只有半份量”。这意味着单品过量的问题得到解决,小艾也可以吃到更多的菜品。
火锅之外,还有更多餐饮品类正在谋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日前走访了成都多个商圈,不少泰式、港式等成都人爱去的商家,在工作日中午期间都推出了单人套餐。单人套餐一般包括主食、汤品及小吃,通常提供4-5种选择,且几乎是商家热销产品。
消费场景
便利店成为“一人食”主阵地
在成都,小小的便利店也成为“一人食”的新场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拉德方斯楼下的全家便利店注意到,店里靠窗的一侧和门口都安装了长条桌,凳子上来来往往坐下的不少是年轻白领。店内工作人员表示,顾客们大多喜欢便当和关东煮,“好些人每天一日三餐都来。”
庆云南街一条街附近,集合全家、7·11、全时等多家便利店,一到饭点就餐区域亦是人潮涌动。甚至在晚间10点多,仍有不少附近加班的白领前往“一人食”,微波炉加热的盒饭、同步供应热水的方便面,还有即食饭团、三明治、沙拉等颇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为方便单个客人的就餐,一些商店还专门在靠窗区域设置了单向座位,解决了顾客吃饭时对面无人的尴尬。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样吃饭的方式。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有人称特殊的座位更突出了独自吃饭的群体,“反而把压力放大了”。
商家转型
翻台率快且容易备餐 生意“非常好”
随着“一个食”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商机也随之抵达。除了方便顾客外,对普通商家而言,“一人食”的模式究竟是赚是亏?
一家提供“单人套餐”的商家透露,单人模式最大的优势是“翻台率快”,且相对容易备餐。皇城老妈·壹小馆就是典型的“一人食”店。据该公司总经理孔令龙介绍,在壹小馆之前,皇城老妈就在二环路附近的门店设置了部分单人火锅,“这是将四川美食进行分餐制改革,既满足了单人消费的习惯,同时也能承担多人同时用餐的需求。”
记者注意到,壹小馆内既有无对座的单人座位,还配备了部分四人、六人桌。孔令龙介绍,和传统大锅制的皇城老妈门店相比,壹小馆的生意“也非常好”。尽管没有详细数据,孔令龙也以翻台率来形容了壹小馆的“火”——除了每天供不应求的菜品,每个餐位的每餐使用频率也比传统大锅制高。
解读
“一人食”是消费升级 但仍待市场考验
日本消费社会学家三浦展曾表示,一个人住的独居者,正成为商业社会主流消费者。对此,世邦魏理仕华西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主管江南认为,“一人食”既是一个营销的好方式,也是餐饮行业的再细分过程,“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这并非推翻了传统的餐饮格局,而是在从前的基础上,针对消费模式、菜品种类、服务端口和质量等进行细分。”在江南看来,“一人食”在成都仍拥有较大市场。“这里的消费者更讲究个性和喜好,行业以尊重消费者为前提,创造出独立使用空间,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一人食”的营销模式表示担忧。“大部分只是‘换汤不换药’,在形式上开展单人菜单这类有噱头的营销模式,但并没有改变行业模式,消费力的刺激有限。”从事餐饮行业已有6年时间,该人士认为目前成都市场仍处于波动阶段,容易被“网红”等元素影响。“未来一人食究竟如何发展,我认为仍需等待市场考验。”
“对很多人来说,一人食是生活中唯一能遇到陌生人的空间,同时在公共区域也能拥有的独立空间。”吴心怡说。(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