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骂“不务正业”到成为藏书人 他想把书里故事讲给儿子听

发稿时间:2018-11-13 08:58:18 来源: 成都商报电子版 中国青年网

  彭雄收藏的三国连环画 记者 陶轲 摄

  彭雄 记者 陶轲 摄

  彭雄收藏的连环画 记者 陶轲 摄

  曾经

  因为小人书,彭雄挨打不少。一次他在春熙路儿童书店外排队买书,突然被父亲当街“抓获”,气头上的父亲大骂他不务正业,不好好读书,他羞愧难当……

  现在

  彭雄的儿子已18岁了,他说,儿子小的时候喜欢看漫画,也收藏了几大箱子漫画,虽然对漫画不懂,但他并不反对。不过他更想把小人书的故事讲给他听……

  彭雄,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他的书柜中藏有一套特别的连环画。那个年代他们管连环画叫“小人书”。当翻开这一本本泛黄的小人书,尘封往事一再浮现。

  这些泛黄的小人书,不仅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结,更承载着彭雄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从被骂“不务正业”,到成为知名藏书人,彭雄的藏书成为一本本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变迁。

  痴

  春熙路买小人书

  父亲骂他“不务正业”

  1972年,6岁的彭雄在成都实验小学上一年级,每当放学路过租书店的门口,总能看到墙上贴满了各种小人书的封面。一两分钱出租各种各样的小人书,他迫不及待想要收入囊中。

  彭雄清晰记得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父亲给了他五毛钱和一枚鸡蛋。他将蛋下锅煮后,便急忙赶赴位于人民南路的新华书店排队购书。这是他记忆中第一次购买小人书,一本1970年出版的《消息树》,7分钱,一本1971年出版的《九号公路大捷》,9分钱。

  两本书捧在手上翻来覆去百看不厌,那些打仗的场面和精彩的故事,令他着迷,一时间,竟忘记了家中锅里还在煮着鸡蛋。回到家中,看到蛋糊锅穿,遭父亲一顿痛打,这个儿童节可谓是悲喜交加。

  改革开放后,各大书店的书籍越来越丰富,小人书也不例外。12岁的彭雄已经读初中,小人书价格也涨到一本一毛五左右。一天,他在成都的春熙路儿童书店外排队买《三国演义》《水浒传》,正值热血沸腾、兴高采烈之际,突然被父亲当街“抓获”,气头上的父亲大骂他不务正业,不好好读书,更要命的是围观者有他的同学,他羞愧难当,想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初三是中考的关键时期,彭雄依旧暗地里到春熙路的儿童书店买小人书。苦于没钱,于是有了倒卖小人书的念头。在书店门口买进卖出,还做起了小生意,一些古玩意儿在东门买的,到西门转手卖,赚点小钱,赚的钱又用来买小人书。

  结果,那一年中考,陶醉于小人书中的彭雄与重点高中无缘。班主任将他叫到台上,指着他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看,这么小个娃娃,却是一个生意精。”他低着头,心里纳闷,“什么是生意精啊?”

  乐

  逛地摊、淘旧书

  工资大部分用来买书

  背着父亲、东躲西藏,放在床下的小人书,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1984年,彭雄18岁了,参加工作了,有“公开藏书的资格了”。他开始逛地摊,淘旧书。他那时每月工资38.5元,大部分都用来买书。

  第一次大规模购书是工作的第一年夏天,成都及周边连续降大雨,许多区县被水淹,包括他当年学习所在的崇庆县(现崇州市)。水退后,县新华书店开始处理被水泡过的书籍,按定价的二折三折卖,彭雄一口气买了十多元的书籍,大包小包驮回成都的家。

  “爱上旧书,是没有办法的事。新书贵,只好去捡些别人丢掉的,学会追逐收荒匠、冷摊上寻觅、与书商讨价还价。所幸当时不少古籍线装书在旧书废报贱卖之列,所以顺手牵来,填充书柜。”彭雄对古典文学有了兴趣,那时成都有许多旧书地摊,春熙路孙中山铜像旁还有一家古籍书店。记得旧书价格,平装和线装差别不大,一般都在几毛钱一册,一部十册左右的线装书四到八元不等。

  “有人说,成都是读书人的天堂,此话不假。”彭雄说,那个时候成都的旧书业相当发达,古籍书店背后是龙池书市,晚上人头攒动,当时个人不能做买卖,不过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政策宽松了,成都东南西北门都有兜售古籍字画之处。

  1990年到1994年,彭雄在童子街住,那条街上有一个胖胖的白老板,开了一家旧书店,斜对面的陈老板也开了一家。彭雄的生活就在两家旧书店之间来回穿梭,成天乐在其中。彭雄说,回想起来,这是他人生最畅快的好时光。

  藏

  从古籍善本到乡邦文献

  他的收藏不断扩展

  1994年,成都猛追湾游泳池开辟了古玩市场,周日周三逢场,四年之中,彭雄几乎每场都去,别人买古玩字画,他只钟情旧书破纸,大量旧书古籍“捆载而归”。1998年,古玩市场迁到二仙庵,后又迁草堂北大门、花鸟市场、送仙桥、罗马广场等,彭雄都会紧紧跟随去淘旧书。

  “淘书”一词在那个年代渐渐流行开来。彭雄说,大凡爱书之人,对旧书摊总是有一番特别的情感,“淘书”成为了不少读书人的一大人生乐趣。淘书是怎样的感觉?彭雄说,这种冲动不知从何而来,见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绝版书,就如同见到朝思暮想的情人一般的热血沸腾。

  彭雄的儿子今年18岁了,他说,儿子小的时候喜欢看漫画,也收藏了几大箱子漫画,虽然彭雄对漫画不懂,但他也不反对。不过彭雄更希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于是,他会在每天散步的时候,和儿子聊天,把过去小人书中的经典历史故事讲给儿子听。“我认为,今天播下的种子,早晚会发芽的。”

  新世纪以来,彭雄的收藏还不断地扩展,从古籍善本到乡邦文献、旧报刊、旧日记、旧课本、旧族谱、旧地方志、旧碑帖等。搜集乡邦文献的过程中,他接触到大量古代刻本,如清末成都著名藏书家严雁峰、严谷孙父子的藏品,民国耆宿“五老七贤”的藏品。在彭雄看来,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史料,犹如颗颗珍珠,只有淘选串联,才会光彩夺目。(记者 陈谋)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