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读唇语”考上清华博士的女孩

发稿时间:2018-09-13 09:44:00 来源: 北京晚报 中国青年网

  早晨被闹钟叫醒的声音、相遇时朋友打招呼的声音、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写字时笔尖划过书本的声音……这些在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声响,在失聪者的世界里,仿佛都被吸进了真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说话、读唇、辨别音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一位名叫江梦南的女孩却做到了。

  9月新学期开学,这名26岁的女孩正式入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她坚忍求学的故事也打动了清华园内外许多人。

  摸着父母喉咙学说话

  “我听不见,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你在叫我的名字,但我没有搭理你,真的不是因为我高冷,是我没有听见。”每当认识一个新朋友,江梦南都会这样介绍自己。她能说话,但听不见声音,她对于声音的感知,只在26年前短暂而真实地存在过。

  1992年8月,江梦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教师家庭,父母为她取名的寓意是“梦里江南,岁月静好”。然而在她半岁时,一场肺炎过后,她被确诊为因服用耳毒性药物而导致的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一家三口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当时医生建议父母带半岁的江梦南回家学习手语,进入聋哑学校。父亲赵长军不甘心,扎针、戴助听器、跑各地的医院,夫妻俩尝试了很多办法,终于在北京复查时看到了一丝希望。

  那天复查,夫妻俩已经被告知“治不好、没有办法了”,正在他们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时,江梦南没拿住手中玩的皮球,情急之下,发出了一声含糊不清的“啊”,“像在叫妈妈,又在像叫爸爸。”江梦南发出的这一声,打破了自她失聪以来近一年的静谧,对这对父母来说,仅这一句含混不清的声音,就值得他们尽全力去抓住。那天晚上,夫妻俩轮流抱着孩子,一会儿让叫爸爸,一会儿让叫妈妈,很晚才睡觉。江梦南发出“啊”、“啊”的声音,在夫妻俩听起来,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了。

  既然治疗无望,江梦南的父母便横下心来走言语康复这一条路。母亲抱着她,前面放一块镜子,在后面对她说话,她可以看到母亲的口型,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口型。父母说话时,江梦南会把手放在他们的喉咙处,感受声带的震动学习说话,而念拼音的时候,她会认真看他们发音的唇形,从而辨读、记忆每个音节的唇形,再逐渐学习字词和语句。每一个音节背后都是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如果有一个音重复一千次学会了,那就是非常快了。”江梦南说。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