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提质,就业率需“打假”

发稿时间:2018-09-06 16:47:00 来源: 南京日报 中国青年网

  □吴云青

  大学生活散漫近几年经常为人所诟病,为此不时有声音呼吁大学应“宽进严出”。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总之一句话,就是给大学生“增负”,敦促高校落实“宽进严出”。问题是,高校愿意吗?

  大学生能成功“混”到毕业证,可不是瞒过高校的结果,而是多少得到了高校的帮助。“水课”为什么要开?“清考”制度为什么出现?还不是因为如果毕业难、就业难,这所高校就不那么好招生了?所以高校有意无意地放松把关,通过给毕业证放水来给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助攻”甚至掺水,是有利益驱动的。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高校当然应该严格把关,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驱动力去倒逼,难保高校不会阳奉阴违,私底下继续给学生放水,因为“你好我也好”。

  舆论一直呼吁中小学“减负”,许多学校还是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加餐”,是因为头上压着中高考的“硬杠杠”。大学不再有升学的硬性压力,唯一的压力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大学当然不是技校,高等教育的意义比“职业委培”宏阔得多,评价人才的标准也不是唯一的,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确实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高校的竞争力,也是家长和考生在报考时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

  而现在应届毕业生“被就业”的现象十分普遍,说明就业率掺水的情况严重。如果无法造假,或造假的成本极高,高校就只能“走正道”去提高就业率,在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上下功夫。

  此次教育部通知的具体要求在大方向上都属于对“宽进严出”的指导,固然十分正确,但如果高校仍然可以在就业率上做手脚,那么即使高校在表面上落实了教育部的“增负令”,仍然可能是一种被动的、缺乏创造性的“落实”;泱泱校园,可以变着花样给学生放水的地方太多了,教育部门即使有心监管,工作量也是非常繁重的。所以,在敦促高校“宽进严出”的同时,必须配合给就业率“打假”。

  “宽进严出”最终只是手段,目的是提高高校育人成才的效率,为此需要激发高校本身的创新活力。高校身处教学一线,对于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打造“金课”都有极大的创新潜力。要挖掘高校的创新潜力,比起靠监管来确保执行的行政命令,就业率具有更强的驱动作用。从“放管服”的角度来说,教育行政部门最不能“放”的就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抓住了这一点,应当有牵一发动全身之效,以其现实压力倒逼高校“动起来”。在此基础上,不妨给予高校更大的自主创新空间,鼓励高校保持个性,不仅以学科专业的侧重,也在各自的教学制度和管理方式上,不仅落实“宽进严出”,更彰显高校的不同风格。

责任编辑:李华锡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