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三年写40多篇文章
最难熬的是孤单
近几年,杭城赴美的小留学生越来越多,关于美国高中大家因为距离和沟通的不便,很多方面还缺乏了解。
朱一泓觉得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计划把低龄孩子送出国留学的家庭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仍在国内接受教育的孩子而言,也会有很多的启发。
朱一泓告诉钱报记者:“我经常在报道里看到有些少年留学的负面消息,我觉得少年留学生需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
他从小就是一个自主、独立、有想法的人。“我的时间观念很强,也挺开朗,喜欢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很乐于融入各种环境。”可即便是这样,朱一泓刚到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卡罗高中9年级念书时,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英语不好,刚开始上课时完全蒙圈,老师讲的几乎都听不懂,作业还不敢落下,每天心里都是吊着的。很多作业要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分析,根本拿不到高分。以前在国内读书是拼体力,来这里是拼脑子。因为对美国当地文化不了解,在寄宿家庭里,别人讲笑话我一点听不懂,出门问路、打车都很困难。什么事都要自己思考、自己决定、自己安排,没有人给我买零食、洗衣服、收拾房间。最难熬的是孤单,晚上睡不着时会想家,想老爸老妈和好吃的中国菜……”
三年留美,朱一泓只在每年暑假时回国,回国也并不只是享受家的温暖,更多的时间用于社会实践和实习。“我在萧山影城做过导引员,在图书馆做过管理员,还去湘湖参与了为贫困山区孩子义卖的志愿者活动。”
而寒假在美国过,一般会跟朋友结伴去旅游,这些年去过亚特兰大、纽约、洛杉矶等地,“都是自由行,大家都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
3年的经历,都被当作日记写了下来,一共40多篇文章,现在集结成了这本《我住西五区》。“有时候觉得很孤独,委屈了,就拿出本子开始写,写完了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他说。
朱一泓一直喜欢写作,小学时就先后创作了《神秘岛屿历险记》、《惊魂木偶》、《恶魔森林》等三本冒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