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少年写书讲述三年留美经历 想爸妈和好吃的中国菜

发稿时间:2018-07-24 09:27:00 来源: 钱江晚报 中国青年网

朱一泓(左三)一家和美国寄宿家庭合影。

  “从来没想过会有一天,只身一人飞往美国,从生活了十四年的北京东八区(时区),飞到地球背面的美国东部——西五区,整整十二小时的时差。周围去过美国的亲友说,十二个小时时差有点难倒,但其实更难倒的是我心里的时差:我在美国可以很好地适应学校吗?可以很好地融入美国的家庭吗?”

  17岁杭州少年朱一泓在他的新书《我在西五区》中这样写道。

  3年前,还只有14岁的他带着满脑子疑问前往美国读高中。3年后,在杭州家里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小朱,已经成熟不少。《我在西五区》这本书,一共15万字,算是他留学三年的一个总结,“展示了我亲历的美国高中生活。”

  “最难熬的,是一个人面对一切,感觉太孤单了。”少年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让孩子去国外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如何帮他们尽快适应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在《我在西五区》这本书,或许能够找到部分答案。

  为什么选择到美国上高中

  竟然是因为母亲的焦虑

  朱一泓说,刚上初一时,他就明显地感受到,对于他的学业,妈妈越来越焦虑了。“在焦虑和压力中,母亲人格构成中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强,而血缘属性无奈地渐行渐远。”他在文章中写道。

  朱一泓的妈妈也坦承,“那时候,和儿子很近,近到触手就可以摸到他柔软的头发,但又觉得离儿子很远,远到怎么也找不到他轻松笑颜的正确打开方式。”

  朱一泓在14岁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位留学机构的老师,对方向他描述了在美国上高中的情景。“当时觉得美国教育跟中国教育蛮不同的,所以在仔细思考过之后,便跟父母商量,想要去美国留学。”

  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出国求学,他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留学的可行性报告,并提交至家庭“圆桌会议”进行讨论,并获得通过。

  虽然为出国准备了很久,但毕竟只有14岁,朱一泓“心里其实还是有些胆怯的”。

  “三年前,我坐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表面上还算淡定,内心的紧张忐忑只有自己知道。飞机上我基本没睡,脑子里一直想着许多问题,怎么面对,怎么解决,我只知道从我跟老爸老妈说‘我要去美国读书’那句话,我就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了。”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