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要做好防范,但别闻“游”色变

发稿时间:2018-06-20 09:07:00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摘要 ]游戏好比碳酸饮料,喝喝无妨;血糖都超标了,还用它送服降糖药,无力自拔,就该借助医疗干预。治病要去正规医院,别轻信“高人”

  游戏成瘾明确被权威机构列为疾病。相关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

  不少家长对这事很关心。青少年自制力较弱,网络游戏又紧贴着人的心理设计玩法,孩子沉溺其中,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咋办?一说算病,可能又要紧张。其实,也别太焦虑。不是一玩就上瘾,更不是一喜欢就是病。世卫组织也说了,确认是病,往往需要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并且,研究也表明,玩游戏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得上。

  为什么劝大家别太紧张呢?一紧张,就容易失措。失措了,就容易上一些五花八门、不知来历的戒网瘾“训练营”“特色学校”的当。得警惕世卫组织的这个结论被骗子们利用了。过去,我们见过一些报道:电击治网瘾、体罚治网瘾、折磨治网瘾……种种没有科学依据、未经临床验证的招数被“发明”出来,想当然上马,别说治不好,就算一时有效,孩子遭的罪、受的伤害更大。

  万一不幸得病了,咱去正规医院治疗。这本是不必申说的常识,可是,这些“高人”们往往是营销高手,夸大疗效,巧舌如簧,三说两说,家长动心了。而正规的医院,表述往往是平实的,难治就说难治,谁也不敢拍胸脯。医疗本身也很少能立竿见影。这边治两天没效果,那边一个劲忽悠,家长可能就要上当。一旦出事,追悔莫及。

  对于自控力较弱的青少年,家长和学校应该“治未病”,严加管理,做好防范。但还得说一句:游戏成瘾是病,可游戏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利用家长的担忧,把矛头对准游戏,孩子玩什么担心什么,或者对准网游产业,也大可不必。我小时候没网,电视兴起了,五光十色,也上瘾。家长制定了“三让看”规则:周末让看、动画片让看、表现好让看。既有激励,又有控制,适度适量管理,效果就很不错。

  游戏好比碳酸饮料,喝喝无妨;无节制喝,一顿三瓶,当然有害健康;血糖都超标了,还用它送服降糖药,无力自拔,这就应该借助医疗干预。而治病要去正规医院,千万别轻信那些会忽悠的“高人”。这才是看待游戏上瘾致病问题的应有态度吧。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