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奋进之笔,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重要行动。行动聚焦领导关心、人民关注、社会关切的问题,瞄准治理校外培训、消除大班额、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教育改革发展当中的“硬骨头”,迎难而上。
乡村教育,是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而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正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首场走进河南,记者深入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实地考察为补齐这个乡村教育短板,河南探索的教改路径和发生的可喜变化。
新校展新颜
“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
“孩子从学校回来可高兴了,说教室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老师上课用能上网的电子白板!”5月10日,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陈村小学老君洞教学点操场上,三年级学生李颖奕的母亲一脸自豪,她告诉记者:“原来那老学校可不中!一排老平房墙皮都掉了,一下大雨就漏,孩子们都挤到不漏的地方上课,到冬天手都冻裂了。”
环顾四野,这所坐落在南大岭深处的乡村教学点,不愧为当地最漂亮的建筑:红白相间的两层教学楼宽敞大气,塑胶运动场在阳光下格外鲜艳,互联网把乡村孩子和外面世界连接起来……好一派现代化景象!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在校生384.7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5.8%;农村小学寄宿生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针对乡村教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天翻地覆的变化发生在大江南北:山西省长治市,已投资1.56亿元,实现了全市农村学校“水冲式”厕所全覆盖、“明厨亮灶”全覆盖、饮水“24小时开水”全覆盖、采暖“水暖电暖”全覆盖;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致力于将全县50人以上的100所村小创建成小而美的温馨村小,如今效果初显,86所村小生源明显回升,82名教师主动申请到村小任教……
“《意见》上提出,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还要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我们感觉越来越有奔头啦!”老君洞教学点校长邱新学信心十足。
教师留得住
“幸福感、自豪感与日俱增”
“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夕阳西下,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高沟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传出一阵阵清脆动听的歌声。住校的留守儿童们吃过热乎乎的晚饭,正在老师带领下开展活动。
想上音乐课、美术课,在原来的高沟小学几乎不可想象。全校仅有的几名教师都上了岁数,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很难推动不说,开设音、体、美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现在的高沟小学,师资力量得到极大提升。10名中青年教师不但能教音乐、美术、计算机、书法,还有教师专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定期给孩子们谈心,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扰。
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介绍,河南自2009年起实施特岗计划,迄今累计投入专项经费64.3亿元,招聘10.5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并从2016年开始,累计招聘4000名小学全科教师。不仅如此,为了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河南还打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学校条件越艰苦,就让教师享受越多补助。
“我喜欢当老师,现在国家政策好,有各种补贴,我们乡村教师的幸福感、自豪感与日俱增,越来越有干劲!”今年29岁的苏小静因“特岗计划”来到青要山镇中心小学任教,如今,她已在县城成家,准备把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坚守到底。
更让青要山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富林高兴的是,《意见》要求,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师资配备向两类学校倾斜,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将被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国培计划”也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这些举措将让我们‘神经’最末梢的乡村教师也能共享发展成果,让自己得到进一步提升不说,最重要的是能给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陈富林说。
“慕课”开眼界
“从网上观看名师教学”
“丁零零……”5月9日下午,伴随着上课铃响,河南省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英语教师陈亚辉像开推拉门一样,熟练地把黑板推向两侧,一块“电子白板”赫然显露出来,这是一个联网的电脑触摸屏。在电脑桌面选中“互联教学助手”,点击进入“三年级下册”,英语课本便在大屏幕上“打开”。与纸质书不同,这“电子书”一角有个“喇叭”,一点击就能朗读对话、课文、唱歌,纯正的英语在这所乡村小学流淌开来。
“我能从网上观看名师教学、下载教学资源,实在太方便了!”有了这个得力助手,陈亚辉的英语课教得更加自信,孩子们学得更加地道。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意见》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升两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强调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加强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还从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近5年,十堰市竹山县整合多方资金近7000万元投入教育装备,实现了校校通宽带、班班通电子白板、师生人人有终端,教学点数字教育设备和资源全覆盖的目标。我县还实施网校试点建设,有效解决了8个边远教学点因缺师资不能开齐课、开好课问题。”5月11日,教育部在河南郑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教育局局长毛光伟介绍。
“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我们乡村学校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如小规模学校有小班教学优势,更便于老师因材施教;寄宿制学校能实现全天候育人,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学生在校时间,丰富校园生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白墙小学校长毛海说,“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乡村教育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