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乡村教育强起来

发稿时间:2016-12-30 08:37:23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12月,记者来到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镇秦家庙小学。受益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这所乡村小学的教室里都配备了“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然而,吸引孩子们的关键,还是学校“软件”的改善。

  “学校的每个教室里,桌椅都摆成了田字形、‘U’形等,这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秦家庙小学校长李社会告诉记者。如今在甘肃,乡村学校不仅在努力改善“硬件”水平,教学理念也在逐渐和城市接轨。

  记者从甘肃省委十二届十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甘肃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已达44个,这与甘肃“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分不开: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实施“补短板、托起点、提质量”等系列措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补短板,让农村娃得实惠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虞关乡幼儿园里,破旧的校舍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人造草坪上,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在滑滑梯、做游戏……近年来,徽县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形式,大力推动乡村幼儿园建设,促进了幼儿教育资源的扩大和均衡配置。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也能接受普惠的学前教育,甘肃大力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设力度。截至目前,甘肃1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都已建设幼儿园。到2017年,甘肃将基本形成覆盖县、乡、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革命老区、藏区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凛冽的寒风吹过,位于海拔3400多米雪山深处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又飘起了雪花。教室里,年近半百的土族老师张拉毛东智正在给6岁的学前班孩子央尖卓玛辅导功课,教室里暖融融的。

  谈起学校的变化,坚守了快30年的张拉毛东智很有感触:“这两年间,学校越来越好了!孩子们可以上汉藏双语课,打开‘班班通’,大山外面的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有了暖气,大家伙再也不用捡牛粪取暖了。”

  近年来,甘肃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120%的比例对民族地区给予支持。近5年来,累计招收藏区1.23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此外,还提高了藏区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标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免费营养餐。

  对于发展教育,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强调,要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要坚决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紧紧扭住优先发展乡村教师队伍这一战略举措,推动乡村教育取得更大发展。要体现公平导向,做到教育投入向农村倾斜,教育资源向乡村教育倾斜,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等向乡村学校倾斜,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填补教育公平的鸿沟。

  托起点,让穷孩子上起学

  起点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为此,“穷省”甘肃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强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均衡化发展力度,着力为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村学生托起“起点”。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表示,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步伐,尽快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是当下扶贫工作尤其是教育扶贫的重点。如何摘掉西部教育“老大难”的帽子?精准化的倾斜政策至关重要。在普惠性政策基础上,应当实施精准化的扶持政策,对地区做到因地制宜。

  “我们作为建档立卡户,今年女儿上学给补助了5000块钱!”武威市凉州区吴家井乡七星村1组村民王育文兴奋不已,因为女儿就读武威职业学院的学费有了着落。

  2016年,甘肃省对全省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对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入园幼儿每生每学年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此外,还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按每生每学年800元的标准免除(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给贫困家庭中职学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给贫困家庭大学生每学年提供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以武威市为例,今年秋季,在这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普通高中有7988人,按照每人每学期400元给予补助;高职学生3112人,按照每人每学年5000元给予补助。全部1556万元资金,都由省级财政资金买单。

  从2015年起,甘肃省还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开展省内高职(专科)院校面向贫困县单独测试和推荐免试招生试点。2016年,各类扶贫专项面向贫困家庭学生的招生规模继续扩大。

  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帮助,也给甘肃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温暖。

  “5·12”地震后的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何坝镇黄江小学破败不堪,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在巡察统计工作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国家统计局连续9年帮扶该校,组织实施学校大门、卫生间等综合教学楼重建工程,还捐赠书包110个,文具、体育用品等5864件, 图书4067册……如今,学校有着设施先进的电脑室、干净整洁的卫生间,俨然是具有现代化模样的规范化小学,让黄江、草坪两个行政村的孩子上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提质量,让好老师留得住

  “老师教我们绘画,教会我们去自由地想象和画出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谈起于瑞老师,小学生马永华很开心。2013年,出生于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罗家庄村的于瑞从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通过特岗教师招考计划,成了临夏永靖县小岭乡旭坪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他把艺术的种子带到了这里,教授的美术课深受学生欢迎。

  而就在多年前,在乡村小学学好音体美,还是几乎不可能的事。那时,受师资力量匮乏等因素限制,乡村学校开齐语数外等课程很是吃力,音体美课程往往由一名老师兼任,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乡村,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提高教师素质,甘肃省一直都很努力。

  以兰州市为例,2016年,该市继续实施“千进八百互助计划”——由教育部门遴选百名农村中小学足球教师、管理者、文理科教师、英语教师等共计千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通过聘请教育专家、名优特教师开展专项讲座、示范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式,分批次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升农村教师质量。

  这样的培训成果被乡村教师带回了课堂,用在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最终受益的是农村孩子。如今,农村孩子可以接触到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再加上“班班通”和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弥补了他们生长在大山深处带来的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

  为了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甘肃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乡村学校的吸引力。记者了解到,2016年,甘肃省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4年来共发放6.6亿元。为了改善乡村教师的学习工作条件,2016年,甘肃省还为56个县建设教师周转房1809套;结合“全面改薄”项目实施,配备教师用计算机13409台,修建教师宿舍10091平方米、教师办公用房41684平方米,修建师生共用食堂、浴室、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提高乡村教师办公、生活保障水平。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甘肃省还将通过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措施,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继续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