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19日电 题:爱你在心口难开——春节孩子父母“尬聊”为哪般?
新华社记者杨稳玺
阖家团聚度春节的文化习俗,深深烙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而对千里之外的异乡游子来说,春节返乡更是充满仪式感。然而,记者近期采访发现,不少对父母满腔眷恋的游子返乡后,家人之间却陷入了“尬聊”、无话可说。爱你在心口难开,究竟为哪般?
爱你在心口难开
“兴冲冲推开门,说声‘爸、妈,我回来了’,寒暄完彼此近况后,就忽然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在深圳工作的江西农村小伙王建谦感慨道,“看着爸妈忙来忙去,想搭把手却不会,想和他们聊聊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只能回自己房间默默玩电脑。”
相比王建谦的无话可说,每逢过年回到宁夏老家,马倩和父母的交谈往往会陷入“不欢而散”。她说:“和父母一聊工作,他们就劝我回来考公务员,觉得在北京漂着不稳定,企业里没有安全感。”
“娃回来了就行,看着健健康康啥都好”“人不愿意说就不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呢”……采访中一些父母对彼此无言表示理解,但仍有一些父母颇为怨怼:“把家里当宾馆,回来了就是找他同学朋友玩,就回来吃个饭、睡个觉。”“自己玩电脑、看手机,让和我出去串个门也不愿意。”
面对子女的无言,陕西省的常凤兰选择主动发问,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她说:“回来了人不和我们怎么说话,你问一句人回一句,有时候问得多了人家还不乐意,说‘你别管’。”
爱意难表为哪般
跨越人山人海,不远千里返回故土;饮食起居无微不至,生活健康嘘寒问暖……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彼此爱意不容置疑,但为何爱意却难以通过语言表达?针对此问题,一些受访者认为千余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是导致爱意难表的一大原因。王建谦说:“不是有句流行语叫‘陪伴是最好的表白’嘛,我现在觉得过年回家大家聚在一起就胜过千言万语。”
“父母的关心我能理解,但我不愿他们为我工作生活担忧、操心,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感觉不能再说下去了。”采访中,一些受访者和陕西小伙季成一样,觉得目前在外打拼诸多不顺,秉承“报喜不报忧”的理念所以不怎么和父母交流。
父母因关爱对子女生活过多规划、管制成了年节时分谈话不欢而散的主要原因。马倩说:“过年时候只要一聊起来,就变成了他们的经验座谈会,父母一辈认为按照他们的人生经验发展是最好的,但从来不考虑适合不适合我。”
“年轻人或者城市化的生活节奏,跟老一辈或者传统式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分离和割裂了,当代中国的代际差异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同时父母与子女处在生命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关心和在意的事情难免会有差异。这两点导致了老人和子女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彼此没话也是正常的。”针对父母子女年节时分缺乏交流这一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迪说。
王迪认为,年节时候为表关心却无话可说的尴尬,其实恰恰是由于双方长期缺乏交流、生活缺少交集而导致缺少共同话题的表现,属于长期问题,只不过在年节时分被放大凸显。
创造话题表达爱意
针对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尴尬境地,部分受访者及专家建议,父母子女间应互相理解,有条件者可以创造共同话题加深交流。
“我现在每年回家都会找机会带父母去看一场电影,大家围绕电影情节交谈感受,就不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回家会给父母带一些礼物,去年我给母亲买了一个安卓智能手机,放假时就教她怎么用”……季成等受访者建议子女创造共同话题来避免和父母之间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此外,部分受访者建议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应避实就虚,遇到难以回答问题可以一带而过。王建谦说:“过年回家子女不就为了和家人团聚嘛,如果他们真聊到一些你不愿回答的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避实就虚就行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父母出于好心的指导规划,也是怕孩子在外受委屈。只要自己过得真好,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聊天时就可以掌握主动性,轻松许多。”马倩说。
王迪建议,过年返乡团聚,年轻人和老年人交流应有耐心,可以就自己的理由、想法进行解释并适当引导话题进行;同时家人之间应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对方在特定的生活阶段里的具体需要和诉求;此外家人、亲人乃至社会应多关注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不要因为“关心”而给予他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