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崔宁宁) 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第一届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今天在北京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1000余名参会代表围绕高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进展、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产学合作的实施方案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工科”一步步走进公众的视线,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林东伟在发言中指出,随着我国新工科教育改革持续走向深入,新工科已经成为高教战线的广泛共识和积极行动,正在领跑全国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信息技术是理工类人才培养中专业数量最多,学生规模最大,涉及高校最广的领域。全国信息技术直接相关本科专业5482个,在校本科生约167万人,年毕业生40多万人,均占工科总数30%以上。”林东伟说,“信息技术领域新工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紧迫,我们要深入探索广泛开展研究与实践,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
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共同指导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于2017年组建“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联盟按照“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产业发展对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助力高校加快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工科建设。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长谢少锋在讲话中指出,这些年来,软件行业从业人数规模虽然在一直增长,但总体来看,人才需求依然旺盛,人才缺口依然较大,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从结构上看,我国软件人才呈现典型的T型结构,复合型行业领军人才短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出现了中高端人才都不足的现象。
谢少锋表示,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组建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工科联盟,有利于贯彻落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营造校企协作、产学合同、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推进软件人才培养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推动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在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
论坛上还举行了联盟工作委员会授牌仪式。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联盟理事长梅宏院士为云计算与大数据工作委员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作委员会、物联网工程专业工作委员会等首批23个联盟工作委员会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