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安徽高校行”记者团来到安徽大学。近年来,安徽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推动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号召,实施“互联网+”计划。去年合肥市人民政府还与安徽大学共建了“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努力提升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此之外,安徽大学还在校内全面开展互联网工作与教学,运用新媒体手段拉近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虚拟距离,打造教育教学新形态。
新媒体联盟优化大学生思政工作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消费在手机上的,刷微博帖子,看微信公众号推文,逛QQ空间也是不少大学生喜欢做的事情。相较于PC端的网页新闻,同学们更喜欢手机客户端,快速又便捷。而对于学校的思政工作,调研表明89.08%的学生非常支持思政工作的重心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
安徽大学新媒体联盟秘书长陈欣说道:“学生们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拒绝‘网路’就拒绝了出路。”基于种种新形势的出现,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新媒体工作的通知》、《安徽大学网站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不断推进学校各级网站主页、新闻网、信息门户和官方论坛等传统网络平台建设,做好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工作,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同时建设“安大教务”公众号以此作为“学生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和“教工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在移动终端突出教务系统对重点问题、热点问题的快速响应和快速解决能力。
2015年底,由校党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以及各个院(系)共同成立了新媒体联盟,目前已有34家理事单位270家新媒体加入联盟,实现了院(系)全覆盖。这在当时开了省内高校成立新媒体联盟的先河。
班级的QQ群、微信群可以帮助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发布消息与作业,帮助班委收发作业、收集信息;各院(系)的及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则发布些青年学子关注的新闻热点和校园时事;微博更有利于对外宣传学校的形象和内涵。记者注意到,安徽大学的新媒体联盟包括微信、微博、QQ和人人四类,基本覆盖到全校在校生,“安大教务”微信公众号开通后,与教务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对接,以第一时间向全校师生提供“重要教务通知、公共教学信息查询、个人教学信息查询”等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开通运行后,学生使用面迅速扩大,“安大教务”公众号目前关注数为22000余人。
安徽大学探索到“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以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让互联网与传统的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新媒体联盟始终坚持“一个方向,多种声音”,通过设置议题,共同发声,在畅通信息中引导舆论,弘扬社会主旋律。同时,新媒体联盟还积极优化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形形色色,并开展各种线上活动,力求找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教学点燃课程人气
大学课堂相对于高中自由了许多,上课时候低头玩手机的同学也多了起来,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和学生的需求与习惯不再匹配。
葛晓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自2004年入职以来,一直从事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目前带三个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思政课一般是大班教学,一个班百十来人,老师不可能和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班上的“低头族”大军越来越壮大。葛晓梅认为让学生们抬起头来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条路上,葛晓梅不断探索着。
考虑到大班教学情况复杂,加上课程本身性质枯燥,每逢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葛晓梅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手机号、QQ号、邮箱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课下与自己交流。除了现实中的课堂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毕博网络平台查漏补缺,或做课题的深入研究,获巩固基础知识。
除了课程老师会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外,安徽大学还把新媒体手段运用在图书馆上。
2013年10月图书馆官方微博开通,最初主要发布通知公告,2016年进行内容的改版,开设话题,增加发布频率,和粉丝互动,将微博人格化,扩充微博的内容,并将内容分类设置板块和话题。微博的粉丝量目前已经的达到5540人,发布微博1092条。微信2015年8月开通,除通知公告之外,有舞文弄墨、馆藏导读和品书·评影等板块。2017年10月开始改版,将微信人格化,拉近与粉丝距离,受到读者欢迎,在阅读量、点赞量、留言数都有了大大的提高。目前粉丝达到14789人,发布微信总数495条。
将新媒体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到图书馆教学,这是安徽大学的教师用敏锐的嗅觉,紧跟形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争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汲取新知,爱上学习。
微信公众号拉近师生距离
安徽大学内不少老师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上文提到的葛晓梅推出了“学与思”微信公众号,会不定期推送些即时性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叫“好辣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也深受好评。当时《成都》火遍中国的时候,“好辣老师”也发布了一首安大版《成都》,一时间唱响校园。“好辣老师”微信公众号的申请人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辅导员杨良盼,一位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
杨良盼说,我虽然是个年轻的辅导员,但也知道不能跟学生的世界脱节,刚踏上辅导员岗位我就申请了公共号,分享校内通知,后来做了些原创,学生们也非常感兴趣。安徽大学版《成都》一经推送,就引爆了校园网络,唤起学生对校园时光的留恋和珍惜。
在学生眼里,杨良盼更像哥哥,跟大家“很玩得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盼盼”。“除了杨良盼,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辅导员,他们像一颗颗珍珠,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校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辅导员是高校里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近年来,该校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水平,鼓励和支持辅导员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如今,像杨良盼一样,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工作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安徽大学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号召: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安徽大学主要领导积极参与网上和同学们的互动,回答学生们的提问,并在网络建立重大事件率先披露制度,用权威、可信的声音占领网上舆论高地。辅导员经营的个人空间更将工作延伸到学生心灵深处,线上线下,课上课下,该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输送着教学知识和创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