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是不是患上了社交网络囤积症?
拖延症、懒癌症、社交恐惧症、选择困难症……网民发明的新“病症”不少,最近据说他们又总结了一种新病症,叫做社交网络囤积症。比如微信收藏了一大堆“好文”,关注了一大堆公众号,却根本没时间去阅读。你是这样整天在爆满的内存、杂乱的空间里纠结的人吗?
症状
关注N多公众号
收藏了一堆“好文”
在那个常给自己定阅读计划的年代,望着书架上一本本还没有拆封的书籍就会很焦虑。而如今,许多人换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微信收藏了一大堆“好文”,总是想着等有时间就去仔细阅读。同时,微信里关注了N多公众号,权威媒体、吃喝玩乐公众号,再到美文、电影推荐等各种服务号……总之,手机在手,出行不愁,无所不知。但是,每天点开微信,未读消息却有一大堆,这意味着那些你关注的公众号根本没有时间阅读。
有网友就表示:“关注近百个公众号,有的是自己主动发现的,有的是朋友推荐的,觉得挺实用。当初关注时,总是想着比如在一周之内获取某种知识、失眠时不至于那么无聊、聊天谈资不再那么干瘪……总感觉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点什么。可是慢慢觉得,搜集那么多信息也未必用得上。”
像这样囤货的网友还真不在少数,电脑空间被各种收藏、下载塞满,从高口碑电影、到高收视的电视剧、高品质动漫,还有马甲线修炼秘笈、穷游攻略等等,纷纷止步于保存,不在乎如何拥有。念着“反正总会用到,先留着再说”,于是内存加了又加,硬盘挤了又挤。
囤群、囤公号、囤状态
囤积各种社交网络信息
其他症状还有诸如:你是否从来不舍得删除聊天记录,导致微信吃掉一半内存,常常可用空间不足;一有空闲时间第一反应就是掏出手机,无限次地刷朋友圈、微博,生怕错过任何信息;无论朋友圈、微博,还是QQ空间,所发的状态从来不删,总觉得那里有逝去的青春。其实看看也不过是今天帮宝宝投票,明天毕业聚会、参加婚礼、晒旅游自拍……专业潜水多年,加了无数QQ群、微信群,却从不说话,也不退群,各种莫名其妙的聊天群、发红包群、同学群、代购群,其中多数人又不熟悉,最重要的是,你忙到根本没时间聊;微信、QQ里30%以上的人忘记叫什么,10%的人根本就不认识。有网友表示,有些人加好友的时候没有标记清楚,平时又没有互动,时间一长根本记不住谁是谁;一周有八回“您的表情包已满,请清理后再添加”……症状还挺像?恭喜你,患上社交网络囤积症八九不离十了。
什么是囤积症?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也不舍得扔掉,导致他(她)们囤积了大量没用的东西,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心理学家说,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从其词源来看是指“无节制囤积的兴趣”。
药方
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信息,都是身外之物
最常见的囤积症比如没用的东西舍不得扔,各种办会员卡,柜子里塞满了衣服,还是忍不住买买买。不过,网络时代,除了实物囤积,其实许多人也在悄悄囤积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信息。
对信息囤积症患者来说,“反正已经留着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可以看”成了致命伤,相比“会不会错过什么历史消息”更令人担心。专家表示,“在囤积信息的时候,人们总是不止一次地预设它们会发挥作用,却不曾意识到,人们为未来囤积的保存欲,早已超过现在所需的拥有。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囤积后的用户体验,也远不及当时收藏的实用感。”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信息,都应视为身外之物。
一招缓解症状:断舍离,静下心
囤积带来安全感。心理专家认为,患上社交网络囤积症的人们。根本上还是害怕被发现“这个东西我没看过、没听说过、没见过”,于是不停地攒好友、攒消息、攒聊天记录、攒电子书、攒文章。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时间去消化它们,碎片化阅读根本不能有效地取代专注地集中学习与阅读,于是焦虑感等负面情绪不断积累。
专家表示,不要小看这种“病症”。有时候,越囤积,越匮乏。轻度患者可参考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断舍离”概念:从现在开始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此外,克制自己的欲望,静下心。用心对待你现下拥有的每一个物件、每一件事,每一本书,久而久之你会变得有序、平静。另外,减少消耗在微信上的时间,增加浏览网站和书本阅读也是解决方法。(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