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老同学时隔40年重聚合影留念。
刘老师和他珍藏43年的小册子。
老同学在43年前的像册中寻找自己。
10月15日,成都秋意渐浓,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银杏叶已开始泛黄。“跟当时来报到时一样的阴天,转眼都毕业40年了。”63岁的黄敬权感叹道。
黄敬权是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原四川医学院)卫生系74级学生,这一天,该系77个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毕业后首次同学会。转眼40年过去,曾经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都已两鬓风霜。
同学会上,辅导员刘建学的一个外壳脱落、纸面泛黄的笔记本,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笔记本上,贴着每个学生入学时的黑白寸照。“这张照片,连我自己都找不到了,没想到老师还保存着。”此次同学会组织者之一杨运宇说。
保存40年的珍贵礼物——
当年,为尽快熟悉学生,他制作了一个小册子
43年间搬家3次仍保存着
15日早上8点过,家住华西坝的刘建学早早出了门,来到约好的见面地点。“刁刃,我还记得你。”“黄敬权,你和老伴也来了?”已时隔43年,刘建学却一口叫出了学生的名字。
刘建学外套的内层口袋里,放着一个用塑料袋包裹着的笔记本。这是他专门为同学会准备的一份礼物。
这是一个普通的软面笔记本,外壳已脱落不见。“报到登记,编班造册。三个班,108人(男56、女52)……”泛黄的纸上,钢笔字迹还十分清晰,往后翻,每一页上,贴着4张黑白的一寸照片,照片正上方,写有名字。
“这个笔记本是入学时为了尽快认识每个人制作的。”1974年,当时才25岁的刘建学从部队复员,成为了四川医学院卫生系的辅导员。为了尽快熟悉每个学生,在入学报到时,刘建学要求每人多交了一张照片,做成了这个小册子。
1977年学生毕业后,这个“工作册”成了刘建学的一个情感寄托。从1974年至今,43年里,它跟着刘建学搬了3次家,“想念那难忘的3年时,就会拿出来翻一翻,外壳都翻掉了。”
这是他带过的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学生
“我是老师,更是朋友”
“以前我就和刘老师住一个宿舍。”“我还和刘老师打过篮球。”“最记得当时我们一群人和刘老师一起,走路去科大看坝坝电影。”……对于辅导员刘建学,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段和他的“独家记忆”。
74级的同学都是从各地推荐过来的,年龄差距很大。“最小的18岁,最大的都34岁了,比我还大。”刘建学说,在这个集体中,自己更像是一个同龄的朋友。
刘建学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就是在43年前的10月。“当时我是半夜三更到学校,办不了手续,没寝室住,刘老师还把他的床位让给我。”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同学说。
3年后,同学们毕业,各自分配回原来的地方,刘建学也调动了工作岗位。“他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也是唯一一届,这3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3年。”刘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