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发稿时间:2022-10-25 10: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三农和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为己任,始终把北大荒精神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融入现代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新农科元素,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确立“一核·双翼·四新”实践课程教学新方式,通过三维融通、四方联动、虚实结合、导师陪伴,建立全产业链相适应的沉浸式、情景化的实践环节,构建产校双驱、耕读双兴实践课程育人新方式。解决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且与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实践育人模式已在农科类专业中进行了全面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成效。学生三农情怀和实践创新能力均显著增强,学校毕业生85%以上在边疆、农业领域和基层就业。毕业生质量大幅度提升,由入学的E+提升为C+,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毕业生在各个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北大荒精神、八一农大精神,为农业发展贡献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张宏雷:颗粒归仓北大荒 

   

  左一 张宏雷

  2021年11月14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三农群英汇》播出了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2021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八一农大1991届毕业生张宏雷的秋收故事。在纪录片中,张宏雷亲自上农田慰问秋收员工,鼓励员工克服困难,打好秋收战役。在张宏雷的亲自带领下,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的秋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张宏雷说:这个秋收季他收获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对中国农业未来的信心,粮食收获顺利也是对中国种粮人最大的安慰,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30年前,他走出大学校门,投身于北大荒的科技兴农事业,不离不弃。在三江平原奋战20年,完成旱改水”以稻治涝””以稻致富”之后,又转战到松嫩平原,肩负着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使命来到九三,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旱作农业的结构调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黑土地上,无怨无悔。

  暴勇:巾帼建功黑土地 

   

  八一农大2002届毕业生暴勇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水稻秋旋平(旱平)免春搅浆”技术,具有节水、节肥、提质增产、节本增收等显著优势,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019年由暴勇同志带领的二道河农场万亩地号攻关小组和土壤化验室分别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有机水稻种植、优质品种订单种植、超早育苗等项目30余项,示范推广面积达25万亩。2021年暴勇同志被调到北大荒集团,长期深入到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生产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在秋收生产中,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攻坚克难,统筹农业生产全过程,做到秋收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全面完成粮食收获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贡献。

  王丹:一片丹心向阳开 

   

  2015年,八一农大2005届毕业生、前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王丹获得了“龙江最美职工”荣誉称号。2005年春,王丹来到前进农场科技园区工作,十余年来,王丹和同事们先后做了品种、栽培、新机械、肥料、植保等各种试验上百项,成为指导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水稻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纸质秧盘育苗到毯式钵育秧盘育壮苗,从手推播种器、盖帘覆土到电动播种期覆土器,从木槽子浸种土炕催芽到芽种工厂集中浸种催芽,从经验施肥到测土配方优化施肥,再到有了物联网现代农田管理技术系统,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托管”,用手机就能操控管理,有了“空间电场”用物理方法预防控制水稻病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实现绿色稻米生产。

  吕光琰:大荒精神耀雪域 

   

  2007年以来,八一农大2007届毕业生吕光琰在鹤山农场6个管理区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在任第六管理区主任期间,他带领职工群众从土地增收入手,抓农业标准,搞特色种植,使职工收入连续3年创新高。在任第一管理区主任期间,他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管理区获得省级文明村称号。2020年9月,吕光琰远赴西藏日喀则地区,通过开展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交流、深入村屯走访调研、对示范区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当地青稞种植的第一手资料,并将北大荒先进的管理理念、组织方式和耕作模式与西藏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制定了青稞示范区建设方案。今年3月,按照北大荒集团“双控一服务”战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本田格田化作业、土地平整灌水等一系列措施,高标准完成了示范区春播工作。他身体力行地将北大荒精神辉映在雪域高原上,今年被北大荒集团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李广茂:创业之星耀大荒 

   

  2016年,八一农大2009届毕业生、时任二道河农场第五管理区副主任的李广茂获得了北大荒创业之星的称号。李广茂一直从事农业生产工作,2014年,李广茂注册了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丰泽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共有15人,都是近几年来到农场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大学生们的研究、摸索和实践,看准了生态农业、绿色食品这一发展方向。2015年底,合作社确立了以“鹳乡米”为品牌的绿色水稻生产、加工及销售项目;2016年,在农场党委的扶持下,他们采取合作社+研产基地+农户+“互联网+”的模式,实现了有机水稻200亩订单生产。大学生们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秋天丰收时刻的到来,有机水稻订单生产的成功可实现亩产5000-6000元的经济效益,将原来的效益扩大至10倍以上。

  张少波:手中端稳中国粮 

   

  近年来,七星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少波和同事们在良种引进、良法配套、良田保护方面开展课题170余项,与院士工作站合作引进落实品系材料万余份,开展智能叶龄诊断、旱管节水控灌、绿色防控减药等技术攻关,围绕黑土地保护工程,重点在优化施肥、精准施药、旱平免搅浆等方面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研究,七星农场目前已实现了减少常规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10%以上,亩产增产粮食42公斤,累计增产粮食22万吨,节本增效4.9亿元。中国粮食稳稳地端在了自己手里。

  程晓娟:躬耕黑土向阳花 

   

  “首届北大荒最美青年”、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一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经理、八一农大2011届毕业生程晓娟,从事农业科研工作11年,一直用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打磨着自己的青春,努力发挥专业特长,刻苦学习、勤于实践。从2013年到2017年,她连续4年开展水稻育秧基质筛选试验。在担任基层作业站党支部书记期间,她开展技术培训上百次,培训员工累计3000余人次,在分公司形成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格局。2021年,她主持并实施了玉米数字化管控高产栽培试验,结合配套栽培措施,玉米亩产达到1053.3公斤,推广面积两万余亩,出色地完成了辐射和示范带动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程晓娟如同一朵太阳花,紧跟时代、默默耕耘,为北大荒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贡献着青春力量。

  李光旭:三代同耕北大荒 

   

  1951年,李光旭的爷爷李发章来到北大荒,祖孙三代共同奋斗在北大荒第一线,助力国家粮食生产,成为了一段佳话。“每次听到爷爷讲北大荒开发建设初期的故事,我内心都很受触动。希望能将学到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家乡这片黑土地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也能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条件。这一切都坚定了我扎根北大荒的决心。”李光旭说。从小和爷爷长大的李光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如今,年岁已高的爷爷早已不再务农,却对李光旭的选择十分认可。“爷爷每当看到无人机作业、大马力收割机这些新技术装备,都会感慨农业的进步。我能回来建设家乡,他特别高兴。”李光旭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北大荒精神为内生动力,“铸灵魂、育情怀、树观念、长本领、兴边疆”,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的不懈追求。(张春秋 李启涛)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