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不能让需求论放纵假证横行

发稿时间:2017-06-13 08:59: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人大东门附近再现卖证刻章小广告。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瑞宇摄

  日前,中国青年网记者来到人大东门附近,发现天桥台阶上新张贴了不少办证小广告。而距上次警方集中打击并清理干净仅过去一个月。

  仅仅一个月“人大东门办假证”又死灰复燃。不等风头过去,造假者就开始走出蛰伏没多久的角落,开始蝇营狗苟。但稍想一下,就找到了答案——当下正值毕业季,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们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时刻”,同时,人潮涌动的招聘市场下,也涌动着不能见光的暗流——各种假证开始沉渣泛起,并在某些人的利益推动下完成“甲方乙方”式一拍即合的交易。

  作为“乙方”的造假者们,其犯罪动机无非是抓住毕业季这个假证需求最旺盛的黄金期,以便赚得盆满钵满,甚至不惜铤而走险。相比于驾轻就熟的“乙方”,作为“甲方”的一些高校毕业生们,则是相当的忐忑不安。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都知道购买假证等同于造假,一样要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出于对“意向”工作的需求,即便不可为还要为之,其内心肯定受到蛊惑,甚至是可能见到之前有人手持假证敲开职业大门的先例。没有这种“珠玉在前”,他们也不会走上这条扭曲的人生“捷径”。

  但假证真的是“捷径”?那些假冒的计算机证书、报关员证书、会计资格证书甚至是奖学金证书等等,真的就能护送毕业生瞒天过海、安全上岸?这些人想的太简单了。相关部门早就提供了相应的数据验伪平台,切断假证的去路,这已经是社会常识。但为何还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或许也正如造假者之言:“很多小公司招人的时候并不会去核实毕业证的真伪,可以放心使用。”但问题似乎又并非那么简单。从常理来看,小公司抱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对于应聘者毕业证之类的证件会进行审核,这是最起码的应有之义,但为何会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诡异?问题可能出在这些小公司身上。

  近来,在创业大潮中,一些没什么产业家底和核心技术的小公司也混迹其中。他们既不像实体经济,那样需要大量的技术工种人才,也不会像大型国企那般,对每个招聘者都严格把关,这些小公司更多地行进在服务、中介、咨询等第三产业,在北上广深就大量存在。具有明显特征的是,这些小公司企业文化都比较牛气熏天,很多都自诩自己是马云第二或者孙正义接班人,因为以上两人也都是从小公司起家的。但问题在于这些小公司并没有“脱虚向实”的具体抓手,但却因为自身膨胀的发展需要,要吸纳不少毕业生来进行梯队建设。毕竟服务行业是需要大量就业人口的行业。但遗憾的是,对自己发展本就没什么底气和规划的小公司,又如何有态度有实力去甄选应聘者的良莠,更遑论对持假证者的验明正身。在这些小公司看来,应聘者带来一大堆伪造的证书或许能派上用场,至少在“公司人力资源”的宣传上,可以浓墨重彩一笔,产生了粉饰自我的效应。这种“需求”论,也间接放纵了假证横行。

  没有需求就没有假证,不管表面还是深层,原因皆是如此。追究假证祸因,在于社会治理和教育反省,还有市场的自我纠错,但最终仍需从需求论上找到药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辩证,假证横行都是社会诚信的一场灾难,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手持假证的假医生或者假建筑师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业。因此,每个人从我做起,把造假者死死按住,不让需求论来放纵假证的横行,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对自我的救赎。(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