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素质教育“硬件化”沦为另一种应试

发稿时间:2017-03-10 08:30: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网

  素质教育并非与应试教育截然对立,但其一旦异化为“分数”的单向度攫取,尤其是罔顾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天赋秉性与经验环境的一刀切式做法,则背离了教育的价值。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女士在两会上表示,虽然社会各界均认同素质教育,且已拥有了相当基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是,不少学校将之“硬件化”。比如有的规定学生要得到升学推荐,必须以“三好生”为前提,而“三好生”又捆绑于若干证书。如此一来,小学生虽然在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上锤炼“素质”,但目标却只有一样,那就是考证。范女士称此为“第二种应试教育”,令人深省。

  毋庸讳言,纯粹以提升分数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在时下的教育语境中难有市场。其工业流水般的结构化、标准化、效率化考核,很大程度上漠视乃至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潜质。作为工业时代的残留,唯分数是从的逻辑无论在教育管理的思想上,还是其形式、内容,今天都或时隐时现。卢梭早在18世纪就指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所谓浪费时间,其实是一种等待、陪伴和坚持。学者唐纳森在《大脑的发育》中对之解释得更为透彻:“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身体方面和心智方面,都是不平衡的。因为生长从来不是一样的,而是有时在这一点上突出,有时在另一点上突出。”孩子不是工厂的零部件,急于用“效率逻辑”去定型加工他们,只会毁人不倦,适得其反。

  实际上,素质教育并非与应试教育截然对立。应试之道,原本也是对人的智力、心理、耐力等素质的种种锤炼。但其一旦异化为“分数”的单向度攫取,尤其是罔顾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天赋秉性与经验环境的一刀切式做法,则背离了教育的价值。素质教育的初衷是把儿童立场重新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在德、智、体、美等种种方面建构出一个完整的人、健康的人和现代的人,把“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羸弱“学霸”“考霸”,转型成“标心于万古之上,送怀于千载之下”的担当者、实干者和开拓者。

  但从范女士的担忧中,我们看到,素质教育的应试化倾向正在形成。定向培养、数字考核、分级评定等“一条龙”服务的课外兴趣产业链悄然形成。无论是科技、英语、航模、美术,还是书法、珠心算、音乐、舞蹈,素质教育的纯粹动机,正被利益驱动下的不良商人与未尽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双层逼压,直至变形、变味、变心。当素质教育被市场肢解,开始评斤论两地倒买倒卖时,开始被人为地精确算计成等级、分数、证书、敲门砖时,甚至开始以“素质”之名行“应试”之实时,所有参与其间者无一不对教育麻木不仁,且完全没有对孩子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无序化和过于逐利的市场绑架、制度欠完善或行政不落地,也反过来“逆淘汰”坚守底线的学校和老师,令甘守清贫的“老实人”反而成为被嘲笑与愚弄的对象,整个生态几乎倾向应试的泥塘而有失衡之虞。

  所以,回过头来看,教育的珍贵之处就在其不可被算尽,不可被任何公式、程序、定理去批发。教育的全部价值与魅力来自于对人性本身的尊重与成全。这些“务虚”之处,其实正是教育值得所有人敬畏和呵护的原因。让素质教育回归本真,让市场依法走上秩序的轨道,给制度“打补丁”,尤其是改善教育评价(如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和管理思维(如“人”重要还是“分”重要,“人治”重要还是“法治”重要)。只有这些问题被认真对待和解决,那么“应试”也好,“素质”也罢,就不再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绝望鸿沟,而是一往无前的坦途与阳光遍地的希望。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