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二:宿迁的运河民俗文化

发稿时间:2016-09-23 14:0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2013年9月份,“行走隋唐大运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动在“运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兴起。考察组以“走运河,话两岸,溯历史,展风情,看变迁”为宗旨,力求按照“世界遗产点、大地风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位一体的考察将运河进行全方位展示。三年来,行走运河的脚步一直没有间断,期间经历了安徽段、河南段和江苏段,至2016年7月将江苏段全部考察完成,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行走结束。为展现考察情况的整体面貌,反应考察的人文历史情怀,本网特录报道于此,以飨读者。 

柳琴戏表演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秉政 摄

  2016年2月15日,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队来到运河名城江苏宿迁,重点对皂河庙会、运河船闸、大王庙等运河遗产点进行采风。在这里,考察组对皂河庙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感受了运河浓郁的民俗文化;还在柳琴戏的发源地寻访柳琴戏的前世今生,并亲身感受了运河两岸的历史变迁。 

  在前往宿迁的路上,行走隋唐大运河领队张秉政教授介绍了此次行走的目的:“一者东西走向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已是一条地下运河,消失在沧海桑田历史长河中,显性运河文化资源不多;在这里交汇的京杭运河则流淌至今,遗产点多。二者,要拓宽研究视野,挖掘民俗文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地下的辉煌真正的辉煌起来。” 

  皂河庙会采风 感受运河民俗文化 

  对苏北、皖北、豫东地区来说,黄河亦是戾河、害河。历史上大河多次决堤,如野马似的肆意流淌,萧砀地区至今晚上老百姓仍互相问候“喝汤了没有”(指生活极度贫困,吃不上干粮)。皂河属于运河下游,经常发生水灾。 

  据了解,皂河庙会起源于明清时期,起初为单纯的民间祭祀水神活动,目前已发展为民众自发的集民间信仰、物资交流贸易的大型祭祀活动,每年人数达到三十万人以上。庙会对老百姓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很重要,每年老百姓也把生产、文化产品拿到庙会进行出售。为苏北最隆重、人数最多的民俗活动。 

  皂河庙会的特点是有庙有会,庙为安澜龙王庙,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节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围绕龙王庙进行祭祀活动。庙会期间进行文化交流,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大型民间文艺团体接连来皂河进行文艺演出。正月是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这个时候附近百姓把生产生活物资如农具拿到庙会上进行销售。 

  行走隋唐大运河文化考察队领队张秉正教授说:“我们行走隋唐大运河文化考察,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是‘走运河、话两岸、溯历史、展民俗、看变迁’,庙会文化是民俗文化的最集中的体现。” 

  考察组走进皂河庙会,置身于人流之中,边走边看,各种民间工艺品、风味小吃、娱乐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古镇牌坊内外大道,庙里庙外,人群向古运河涨水一样涌来涌去。据了解,皂河镇位于宿迁城西北二十公里处,皂河庙会是苏北地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庙会,每年来这里参加庙会的人数多达三十万。如此声势浩大的庙会是怎样形成的呢?宿迁市龙王庙行宫管理所负责人王理德给出了答案。 

  “我们这里面临南边黄河和北边的运河,洪水经常泛滥成灾。请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为了在这里安澜息波造福百姓,他就造了一座龙王庙。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他为了祭祀康熙皇帝在这里建庙,又在这里把庙门重新题写,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庙门叫做敕建安澜龙王庙,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题书。”王理德介绍说。 

  据县志记载,该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中期,雍正以后又有三次重修和扩建。传说乾隆六次下江南,有五次到此庙住宿,所以又称乾隆行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这座庙宇的兴建,可以推断当时这个黄河运河交汇的地区水患严重,就是大清帝国也无能为力,只能建龙王庙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希望“安澜息波,消除水患。”王理德说,当地老百姓为了祭祀龙王,每年正月初八、初九、初十,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当年我们的庙会单纯是民间祭祀活动,现在已经发展为文化交流、物资贸易,和民间祭祀为一体的大型民间民俗活动。”王理德介绍说,如今这里的庙会早已成为展示民俗文化的舞台,各种曲艺、技艺类型表演达二十余种。 

  在龙王庙内,各路精英汇集,表演各类拿手绝活,高潮迭起、热闹异常。内场、外场的锣鼓声、笑声、掌声汇成一片、此起彼伏。面对话筒,来自山东滕州的游客兴奋地说道:“庙会,很古老,又有水乡地方民俗的那种感觉。”  

  “宿迁有句老话‘不逛一场庙会哪能算过了年呢’,有了庙会这种形式,民间文化才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庙会管理者热情地向队员们说着,并带领考察组去看主要景点。

责任编辑:王龙龙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