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陈未娜)都说大学的生活比高中要安逸,因为课业任务轻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然而,在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有这样一群学生,依然保持高中“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他们不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或者就在实训基地进行实操练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工匠班”。
“工匠班”学生机床上操作。学校供图
潘炜亮是“工匠班”2019届毕业生,目前就职于东莞市埃弗米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这个月公司刚给他涨了工资,月薪4500元。工作岗位从单纯的数控机床编程和调试,转变为机床售后调试、维修以及技术培训。对此,潘炜亮表示很满意,并对自己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18年底,还是数控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的潘炜亮被现在供职的这家公司提前录用,那时距离毕业还有半年时间。“被公司一眼看重与我在‘工匠班’的学习经历是有直接关系的。”潘炜亮表示参加“数控自动编程工匠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能,随后成功晋级成为“五轴编程与加工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的一员,进行实操训练并且承接业务。
扎实的理论功底加上丰富的实操经验,这在用人单位眼里就成了“香饽饽”,因为入职即上岗,免去了岗前培训的环节。
说起组建“工匠班”的灵感,台科院机电与模具工程学院院长何昌德表示完全出于偶然:“一次课余时间看到五六名学生在‘校中厂’里围着企业技术员学习模具设计。学生兴致很高,企业导师也很乐于教。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对‘模具设计’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开设一个班,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技能呢?”
何昌德边思考边实践。2015年,第一个工匠班——“模具设计工匠班”应运而生。“工匠班”可以通俗得理解为“提高班”,提高的是对接行业产业发展急需和紧缺的一项高端技能。组班的方式灵活,学院负责开班,学生凭兴趣自愿加入,唯一的门槛是要有较为扎实的技能基础。“工匠班”的上课时间避开学生的必须课,通常安排在下午、晚上或周末。
“‘工匠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是企业资深编程员,讲课内容是真实工作案例,避免了理论和实践出现偏差的情况。”潘炜亮说。
从2015年一个专业1个班10位学生,到2019年4个专业7个班190位学生。“工匠班”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已经超出了何昌德当初的预期。一边是学生的求知欲,一边是企业的“高端技能人才荒”,学院通过“工匠班”这个平台将两头的需求相对接,学生满意,企业乐意。
“‘工匠班’的育人模式针对性更强,对我们企业的好处更大。我们的技术员把企业的理念、文化和工作模式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行业,与此同时,我们也提前熟悉了学生,可以先人一步引才入企。”滨海模塑集团人事部经理徐金伟介绍说,这不仅大大缩短了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培养周期,而且在“师生情感纽带”的维系下员工的稳定性更强。
第一届“工匠班”毕业生潘鹏丞2017年毕业后就在滨海模塑集团上班。工作2年半,工资涨了不少。“因为‘工匠班’是自愿报名的,学习上不被动,我们都很主动而且乐意去学,效果自然不同”潘鹏丞说。
“大学三年,我的儿子变得更好了。”提到儿子潘鹏丞,狄向勤一脸骄傲。她说当初给儿子选择数控技术专业时,对未来就业其实是比较迷茫的,没想到现在儿子学到了技能,赢得了比赛,还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儿子的大学经历已经成了我‘朋友圈’里的典范,她们都向我咨询,我现在切身感受到:专科本科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的专业和个人的努力程度。”
据台州科技职业党委书记邱士明介绍,学院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84%的学生认为参加“工匠班”对自己就业帮助较大,就业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毕业一年后,大部分“工匠班”学生月薪达到了税后4000-5000元,据调查,近两年毕业的75名“工匠班”学生中,有16名得到晋升或表彰。
“随着‘工匠班’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前来校特招‘工匠班’学生。”邱士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