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创业兴起 青年成主力军

发稿时间:2019-07-16 08:5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垃圾分类这件事儿,是不是只能带火“分类垃圾桶”生产商?年轻人还有没有机会在垃圾分类的大趋势中分一杯羹?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创业项目正在青年人群中兴起。年轻人瞄准了一个个“细分市场”,并从中找到值得自己付诸努力的新方向。

   哈佛硕士的新选择——教会市民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小区干净了。以现在15天堆起一个金茂大厦(高420.5米)的垃圾堆积速度,明年上海就快装不下这些垃圾了。”在上海的一些居民小区里,市民们常常能在垃圾桶旁见到一个打扮朴实、操着一口流利上海话的姑娘在宣讲垃圾分类的小知识。

  “阿姨妈妈们”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看上去与居委会干部差别不大的上海女孩,是全球顶尖学府——哈佛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一年多时间,她跑遍了上海的88个小区,手把手教居民垃圾分类。

  从一个生活安逸的公务员,到辞去工作专心户外运动的“行者”,再到陪着老公去哈佛读书,“一不小心”也拿到了哈佛毕业证书的硕士,周春的“10年青春”,让很多人艳羡,她也一步一步与环保结缘。2018年,在上海试行垃圾分类的契机下,她开始了新的计划——辅导垃圾分类项目。

  虽然这个项目目前盈利情况不理想,收入连普通白领的水平都达不到,但周春说:“环保是为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也是为了子孙后代,是我们的初心。”

  1984年出生的周春老家在上海浦东农村,距离上海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老港镇填埋场不远。幼时见到的“大片的垃圾堆”令她印象最深,“家旁边的斜坡被其他地方偷倒来的生活垃圾几乎填平,垃圾集中焚烧时会有难闻的气味。”儿时的周春,有时甚至会在垃圾堆里翻翻找找,玩得很开心。

  一次在澳大利亚的旅行中,周春看到沿途有许多环保生态厕所,不用水冲,而是用谷壳掩盖。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掩盖味道,还能帮助发酵堆肥,堆肥箱放满之后由直升机运走,最终还田。先进的环保理念第一次令周春大开眼界:原来环保也能这么高大上!

  2016年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她做了两年多有机农产品创业,公司获得了两轮融资。但两年后误打误撞,她改行做起了垃圾分类。有一次,她去上海长宁区某街道一家居委会拜访,一个居委会书记对周春开玩笑说:“卖有机农产品还不如来帮我做垃圾分类。”

  2018年9月,她接下了第一个垃圾分类项目:帮一家老小区定制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培训志愿者,并推进方案执行。她面对的,是一个始建于1950年代的老旧小区,高空抛物、垃圾乱扔、物业推诿等问题不断。甚至有个别不愿意分类的居民,赌气直接把垃圾甩在居委会门口或者工作人员办公桌上。

  面对这些情况,周春和志愿者都一一耐心劝解,身体力行帮忙。一个月后,那些反对声最激烈的居民,成了小区里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几位。

  周春团队目前有8名全职员工,有的是日本、英国,芬兰的留学海归,有的辞了外企高薪工作或者放弃了高薪工作机会,有的去过西藏支教、去非洲扶贫,也有瞒着家里偷偷来的。

  环保达人跟踪“垃圾去向”

  宋慧是上海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总干事,36岁的他已经与垃圾打了近10年的交道。他干过很多“蠢事”,比如辞去外企高薪工作自己创办公益组织,比如吃力不讨好地待在小区垃圾桶旁教居民怎么把垃圾分类,又比如,清晨五六点钟起床开车跟踪垃圾装运车。

  从2011年开始“与垃圾为伍”,宋慧和他的团队目前已经为全上海309个社区制定并执行了垃圾分类宣传、推广、落地计划。看到居民定时定点拿着不同类型的垃圾袋出门扔垃圾,是他最开心的事之一。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