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环境的淘汰、更替速度也快得刺激而残忍,不适应的人立马离开,新人分分钟到岗,离开谁公司都能运转如旧。“创业公司发展速度快到,你的个人能力成长,不一定跟得上它的变化。此前七八年的积累,在这一两年就嗖嗖耗尽了。此时你是坚持留下来,还是识趣离开?”
余伟一边看着企业整体明朗的前景,一边又难免感慨个人打拼、立足的不易。和传统行业相比,这里的生存环境真是一种“危险的甜蜜”。
在公司创业初期加入,年轻人和年轻企业一起摸索一起受挫
在大学求职季,不甘于随大流的90后女生刘佳杨,选择去一家成立不久却发展势头惊人的文化类创业公司。
工作一年多,在写工作小结时,刘佳杨才猛然发觉,自己和这家公司的时间表仿佛是同步的,心跳节奏也是同步的,一起成长,一起受挫,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工作资历仅一年的她,能轻而易举获得独立负责项目的机会,任何想法都有可能兑换成实践的成果,公司氛围赋予了年轻人“放飞”的自由感。
当其他大学同学上班还在等着领导派任务时,刘佳杨已独立带队,组织四五场中型业务发布会。
但另一方面,公司许多组织架构和理念的从无到有,都短促不过两三年,也处于初步阶段。猝不及防的人事变动,主观强势的老板,以及争强好胜的同事关系,又让刘佳杨难以得到悉心培育和“庇护”。
职场新人多少会遭遇迷茫阶段,而当“新人过渡期”遇上公司的“过渡期”,必然要以自己的青涩,去适应公司的“日新月异”。
一个经验不足的职场新人,每天都要面对变幻莫测的突发事件。“昨晚还和我聊天的市场部主管,今早竟然就因为职场内斗,被扫地出门了,一个担任要职、并无大错的上司也能说走就走?我还没来得及消化震惊的情绪,其他人反而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催促我赶紧交接工作”。
那位上司的离开,令刘佳杨唏嘘了一个月。她天天发微信问朋友:“到底是我太柔弱,还是创业公司本该冷酷、多变如此?”
超越常规职场逻辑的疑问,一直在心底徘徊。刘佳杨怀疑,自己的阅历和性格,或许不适合陪着“探索期”的创业公司一起走下去。
跳槽呢?她也不舍。外界对公司的评价那么华丽,刘佳杨自己也笃信公司定有大好前景,“如少年般未来可期”。
在创业公司担任高管,生活不得不退到事业背后
今年30岁的逯瑶,是一家科技类创业公司的高管。和其他年轻的普通员工相比,除了个人的发展前景,逯瑶每天脑子里盘旋的都是公司的大局和利益,如何招到优质人才,如何避免可能遭遇的危机。
因为自己大学刚毕业时候的全力以赴,以及命运赋予的好运气,作为公司早期加入的员工,位于管理层的逯瑶比同龄人走在了前面。
她所在的公司,比她年纪大的下属比比皆是,她有3个助理,其中生活助理比她年长10岁。
创业公司前行速度之快,个人工作强度之高,员工们或许还能顾影自怜地抱怨“停不下来”。可作为管理者,逯瑶不得不用无比理性、克制乃至冷酷的态度,维系公司运转,她得具有超越年龄的决断和魄力。比如毫不留情解雇掉她认为不靠谱、不合适的员工,比如再难的项目除了迎头顶上,死磕到底,没有第二个选择。
虽然已是他人羡慕的创业公司高管,但逯瑶觉得自己距离创业者还隔着相当长的距离。她感激而坦诚地表示,个人主要价值的体现,基本都是这个平台赋予的。“你个人就算是能量再大,没有团队,没有这个平台,你都发挥不出来”。
逯瑶全部的生活几乎都和这家公司绑定在一起,日子没有喘息的空隙。她的住处与公司仅一街之隔,周末早晨她也会去加班。
偶尔遇到非常难过的事情,却没有痛哭和崩溃的闲暇,想着做完手头的事再难过吧!可是等夜深人静忙完了,发现那点忧伤不是什么大事嘛,洗洗睡了。
逯瑶有时候感觉对不起父母,没时间谈恋爱,更别提结婚。逯瑶会狠狠羡慕和祝福公司里步入婚姻殿堂的下属,“她们过的才是对的生活”,而职责似乎让自己远离了内心向往的家庭生活。
逯瑶说作为女性、“女强人”,她也会经常思考生活与工作的关系。一个好姐妹37岁选择离开奋斗的事业,回归家庭,“她留给我一句话,姐妹我走了,不知道你还能撑多久,但是送你一句话,多注重自己。”
逯瑶触动很深。创业公司能给优秀人才以荣光,以及超越自我的可能性。创业公司年轻人得到时代馈赠的同时,困惑亦如影随形:若是离开此时此地的创业公司,进一步的目标在何方?年纪轻轻是否定要牺牲掉生活的幸福感?(见习记者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