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工人手绘的全家福
用手绘帮工人“合成”全家福
“每个工地至少需去三次。从确认工地到进工地拍摄工人的全家福(照片)和简单的现场采访,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曹佳敏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共有38名学生参与活动,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共分为4组,每人负责绘制1-2幅全家福,绘制时间为10天左右。虽相处时间不长,但在成员的笔下,每个工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曹佳敏坦言,一开始工人们并不愿意面对镜头,但后来大家在聊天中渐渐熟悉起来,就没有太大抵触心理了。
在一组成员们拍摄的工地现场照片中,工人们头戴安全帽,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或忙于搬运钢筋,或挥着铁锹铲土。曾参与踩点和绘制全家福的成员陈佳缘说,为了不打扰工地日常工作,成员们会在工人休息间隙二三十分钟里,进行简短的采访和速写,“聊着亲人、聊着家乡,他们眼角的皱纹渐渐展开,露出羞涩腼腆的微笑”。
“只要他们愿意,我们就给他们画。”陈佳缘说,最开始成员们并没有计划绘制全家福数量的上限和绘画风格,大多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定,“有些工人甚至需要从箱子里翻,而且有些并没有全家福,我们后期进行绘画的时候就要进行合成。”同时,陈佳缘还提到一件另让她印象深刻的事——一个工人的手机屏保是他一家五口的全家福,聊起家人时,他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让人动容。
学生在工地合影
今后或将作为日常愿服务开展
“有的工地负责人拿到画就能认出是谁,有些工人拿到画就立刻拍照、发朋友圈。”说起送画时的场景,曹佳敏感慨:“看到他们喜欢这些手绘全家福,我们还是挺开心的。”
但随着这次手绘全家福活动的走红,有网友开始质疑所谓的“爱心全家福”不过是学生们为了获得社会实践学分而作秀。
对此,该校大学生、活动组织者之一王佳颖告诉澎湃新闻,起初并没想到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学分对成员们的意义,“很多同学社会实践的学分是已经拿到了的,但都自主报名来参加活动,所以并没有那么功利性。”
谈及后续的计划,刘思辰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初衷就是“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做这样的活动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民工群体,今后或将把这项活动作为学院日常志愿服务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