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怕身边有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演变成“得暑假者得天下”甚至“你可以不来培训,但你的同学都来了”……暑假,被校外培训机构冠以“第三学期”之名,喊出如此强势的广告语,着实惊人。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父母为什么要把孩子赶往补课班呢?补课真的是获取好成绩的法宝吗?除了“补补补”,我们的教育还能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哪些更和谐、更甜蜜的回忆呢?
报名火爆 不补课就怕心野掉
昨天中午11时30分许,位于东区某著名高校旁的一家补习机构的下课铃响了。如同平时中小学放学时的情形,接孩子的家长和车辆将并不宽阔的马路挤得满满的。“热不热啊?”“不热,教室里有空调,蛮舒服的。”“为啥要来上课啊?不是刚放假没几天吗?”“妈妈早就给我报名了,晚了就报不进了。”……和孩子的对话,让记者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暑假补课早已习以为常。一旁的外婆插话了:“待在家里做啥啊?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来读读书,还有个老师管着,否则两个月暑假放下来,心也要野掉了。”
静安区七一中学初三男生小余的妈妈王女士说,她给儿子报的班还算少的,数理化加英语,本来想再加一门语文,但孩子觉得试听下来意义不大,就放弃了。“补四门课,两小时一节课,一周上三天,午饭也是机构提供的,每餐30元,每天会把吃什么菜发给家长看,质量倒是不错的。”王女士说,“这家补习机构是熟人介绍的,我们报的是‘名师班’,如果报‘精英班’的话,怕孩子跟不上。机构的校长是示范性高中辞职出来的名师,押题很准,选聘的教师也比较有水平。我们是老生了,平时周末就在这里补习,暑假里机构的老师特意将我孩子安排到第一排,这样可以对他管得更严一点。没想到暑假里班上还增添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对于放假补课,王女士坦言自己是有点“私心”的,也曾直言不讳地对儿子说过,家长是尽心尽力创造条件了,如果再学不好,就不要怪父母了。
“暑假里培训机构办班火爆很正常,关键要看办学是不是合规。”多年担任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的浦东新区成人教育协会秘书长张萍说,截至去年底,浦东新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共有205家,其中,经新区教育部门审批设立、办学许可在有效期内的非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118家,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87家,总量全市第一。“我们正按照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一标准两办法”,即《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民非机构的暑假办学管理。”她说。
并非焦虑 补多补少因人而异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截至6月21日,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201193所,其中,上海摸排6928所,全国性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行动初见成效。然而,刚刚开始的暑假仍被看成是机构“违规行为”有可能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的敏感时段。
都说现在的家长太焦虑,但不少爸妈却并不认同,觉得与其说家长焦虑,莫如说是学校的升学氛围太焦灼。“我也想让孩子暑假里轻松点,补课又花钱又累,但真的没有办法。”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教师艾欣说,应有八九成的初中生在暑假里是会去补课的,只是补多补少因人而异罢了。补课族里又分为两半,一半是去机构补习,一半是进行“一对一”或几个小朋友拼一桌的家教补课,不过,现在也时兴网课,可能也吸引了不少学生。虽然,暑假去补习班主要是补与升学考试有关的学科,但也有部分同学会在假期里去学习一两门兴趣爱好的课程,比如围棋、乐器,还有的要参加球类班的活动。班级里还有约一成的同学,他们会在补习应试类课程之外,再去额外增加学习一些诸如古诗文、英语口译等发展个人素质的课程,这与考试无关,完全是出于长远目标的考虑,当然,这部分学生本身就是学习上的尖子。
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的确发现,正如艾欣老师所言,已有部分家长会鼓励孩子参加机构设立的素质发展课程学习,而非一味地只盯着应试。同样,机构也“心领神会”地在今年暑假里更多地开出了拓展学生素养的课程。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副总裁杨晓琛介绍说,他们研发了不少新课程项目,比如,由中方和外方教师带孩子去大西北探访古丝绸之路、去井冈山开展红色之旅、去少林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这些课程除了灌输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外语会话交际能力仍是一项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也可以说是“寓教于乐”吧。
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小沈同学暑假里报的是游泳班和羽毛球班,一周各一次。小沈的妈妈严女士说:“我们不焦虑,也不跟别人比。补课这种事,要看孩子自己的情况,是不是学有余力。有的孩子能消化好学校里布置的功课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去外面补,也是学不进去的。家长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个准确的定位。”
严禁“抢教” 具体监管或有难度
据悉,上海出台的“一标准两办法”,严格规范了民非机构的教学,寒暑假被看作是监管的重点时段。
按本市的规定,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培训(教学)活动,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基于相关学段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严禁拔高教学要求,严禁加快教学进度,严禁增加教学难度;相关培训不得妨碍未成年人正常休息,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国家出台了诸多减负措施,然而,民办培训机构在校内减负的背景下,反而获得大发展的商机,因为诸多不允许学校做的事,民办培训机构均可以做,于是,校外增负消解了所有减负努力。从现实出发,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来规范培训机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活动,应该对所有培训机构的超前教育明令禁止,因为超前教育对义务教育的教学秩序冲击最大。
虽然,从教育部到上海市教委,都三令五申反对培训机构“抢教”“抢学”,授课内容不得超越学生所在年级国家课程规定的范围和难度。但在艾欣老师看来,这几乎是一件很难落实到位的事,操作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
“提前抢学也是要分学科的,比如,语文补课就没有什么人抢学;英语补课也谈不上抢学,因为,英语课外培训并不是初一学生提前学初二教材,初二学生提前学初三教材,而是学新概念、雅思等课程。所谓提前学,主要是针对数理化这样的学科,培训机构将上一年级段的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提前教给下一年级段的学生,所用的教材、练习册、模拟卷等都是与上一年级同步的。”艾欣说,这样问题就出来了,要反对甚至取缔机构的“抢教”行为,就要弄明白学生为什么要迫切地提早学。
艾欣表示,必须实事求是地说,超前学的孩子都是很要的孩子,他们在机构里认真学了,基本上可以吸收和掌握70%的学科内容,等开学后再去听学校老师的课,自然就能很快地领悟,这样,他们做题目的熟练度也就加快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否则,对那些智商和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来说,没有在机构里“抢学”打下的底子,要他们在学校里听一遍就懂,就能很快应付得了手中高难度的习题,那是不现实的,除非他们课余再去补课。“这或许正是暑假补习机构兴旺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