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的冯俊凯接到了父母要求回长沙的“召唤令”。春节后,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长沙人才新政22条”,思念儿子的父母赶紧联系了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冯俊凯。
父母的眷念让冯俊凯萌生了想回家乡工作的念头。但是长沙的就业环境如何,求职应该去哪儿,什么企业适合他,令他犹豫不决。此时,他在母校的群里恰巧看到了一篇标题为《中联、中铁、三一等124所企业招聘3627人,年薪最高60万,你来不来?!》的微信推文。这篇由团长沙市委于今年4月23日面向全国高校发布的一则微信推文中提到,政策的“含金量”构筑了吸引人才的“磁力场”,长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的选择,5月3日,团市委专门举办了一场对接优质企业、面向全国优秀人才的精准招聘会。
在这个招聘会上,求职学子零距离接触重点产业企业,与HR面对面地咨询洽谈。此前,团长沙市委将这则招聘信息通过各类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微博面向全国院校广泛发布,欢迎全国院校组团报名,共同来长沙为求职学子“找工作”。
冯俊凯当即决定立刻订票前往长沙,参加5月3日的 “引才强链·青年产业人才招聘对接会”。
当天的活动也吸引了同济大学团委副书记唐志宇来到现场观察,他对长沙人才新政和细致的组织落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团长沙市委书记叶妙介绍,引才、树才、育才是团市委“青春建功产业链”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去年年底,团长沙市委机关干部开展直接联系青年、服务青年调研活动。全体干部赴61所驻地院校宣传 “长沙人才新政22条”,与798名学子开展专题调研并与部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访谈;先后走访湘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区,调研园区人才服务窗口,并与园区财政局、人社局负责人,人才窗口负责人及部分创业企业代表进行座谈。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当地企业迫切希望招录更多本地优质毕业生,但苦于驻地院校的学生常常被大型企业抢走,或者因为信息接触不及时,对本地企业不了解,往往导致本地优质学子在秋招和春招过程中提前被“集体”挖走并确立了就业意向。因此,驻地院校培育、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足以填补本地企业的岗位缺口,高新区等各大园区只好组团派人长期赴“北上广深鄂”等地招聘湘籍学子,或者高薪挖人才回长沙,这样成本高、耗时长,且成功率也不高,就业不畅则无法打通本地院校人才留长沙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驻长沙院校共57所,年均毕业生总数近60万人,大学生作为人才市场中最具活力、最富潜力的主体之一,如何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成为就业市场的一大难题。
因此,团市委于今年初开始联合各大院校为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搭建桥梁,结合前期对企业需求的全面调研,联系同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7所省内外院校的对口专业学子。此外,还有社会报名的共2000余名求职学子参与了本次与72家重点产业企业的对接洽谈。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章涛、中联环境的人力资源总监袁聪称赞此举让他们招聘人才更有效率。
章涛说,由于每年春招企业“抢人战”太激烈,校招成功率不足三成,社招成功率不足两成,而互联网招聘平台推荐的求职者其背景及求职履历真实度又有待查验,三一筑工每年都为招聘而头疼。但在5月3日的推荐会上,短短一个小时,前来应聘的学生就超过了30人,而且素质都很不错,活动结束后成功率竟达到六成。
主办者告知,此次推荐会不单是名校学生的“主场”,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学子,他们也热心帮助找好“婆家”。会上,有30个需要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企业设置展台,共征集岗位656个,有来自省内外8所职业院校的800余名学子参与现场的求职洽谈,达成初步签约意向的有481人。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黄继雄带了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电机智能制造和网络应用四个专业的51名学生参加本次招聘会。有6成的学生拿到了企业的offer。他介绍,职业技术人才在以往的人才招聘会中,因为供需不对等,求职渠道窄,对本地优质企业接触少,人才大量外流。
据悉,团长沙市委还发布了“青春建功产业链”行动计划,联合中联重科、光琇高新、三一筑工、比亚迪汽车、北斗微芯、航天科工等159所企业向各大高校高职青年学子发出邀约,提供5056个岗位,年薪最高直冲60万元。
长沙市委副书记徐宏源在参加活动时表示,长沙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确定了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出台了“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等优惠政策。去年,长沙新增常住人口27.29万人,增量名列全国第四,其中办理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实3.85万余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39名、专家312名。他希望广大青年才俊选择到长沙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追梦圆梦。(曹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