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以心换“新生” 她用陪伴抚平那些看不见的伤口

发稿时间:2018-05-08 09:49:19 来源: 华龙网 中国青年网

  邱驷曾对512汶川地震的多名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记者 李文科 摄

  “当我到达灾民安置点时,看到很大一片蓝色帐篷,过往的人们,少了以往或悠闲或匆忙的表情,空气凝重而压抑。”汶川地震发生两个月后,心理咨询师邱驷前往四川绵阳,为灾民提供心理救援。十年后,回忆起那些日子邱驷依旧记忆犹新,“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邱驷淡淡地说到,“这十年,我学会了珍惜生命,更善待生活。”

  一夜成长 却关闭了心房

  “其实我做得是很微不足道的,我把当时看到的、经历的一些事讲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邱驷在四川绵阳为灾民提供心理援助。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2008年7月22日,当邱驷抵达四川绵阳医院的安置点时,心里猛然一揪。尽管从事多年心理咨询辅导,也学过灾后心理救援,但当真正身处现实时,她才发现自己所要面对的是多么庞大的人群。“其实灾后的情绪是会持续很久的,遇难者家属、灾后幸存者、目击者、救援人员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有些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些症状一般持续数天到数星期,甚至数年。”来不及休息,邱驷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始“扫棚”,到有PTSD症状的人家去做辅导。

  “接触的第一个,是一个叫志华的小男孩,当时他只有十岁。”邱驷第一次见到志华便很心痛,这个本应享受童年的男孩,因为父亲在地震中去世、母亲腿受伤无法动弹,而提前担负起了当家的重任,据说在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没有笑容,也没有眼泪,母亲眼中以往活泼开朗的志华,变成了一个表情木纳、不会说话也不与人交流的孩子,这让他的母亲和周围的志愿者们都相当担心。

  邱驷在灾区为一名小孩进行心理疏导。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邱驷尝试着和志华沟通交谈,但志华似乎并不愿轻易打开心房。看着志华小小地身躯努力地想要帮助母亲翻身减少伤痛,邱驷立马上前帮忙,并帮忙一起把志华母亲转移到一旁的简易行军床上,让她变换体式来减缓疼痛。

  “或许是这样的一个举动让孩子认可了我。”邱驷回忆道,在那之后我和志华交谈,他很缓慢回答一些问题,而当邱驷问到家人地震时的情况时,志华积攒了两个多月的情绪终于宣泄出来,眼泪瞬间从他的眼眶中流出,他说到了去世的父亲,提起了同学,和其他孩子一样向邱驷述说着他的恐惧不安与悲伤,这一刻邱驷摸着孩子的肩,眼角也湿润着。

  一夜过去,第二天的志华逐渐与之前不同了,他会和志愿者们交流,也会和其他孩子们说话,“心里的创伤很大,我只是让他信任,愿意把心中的感受、经过向我诉说,我给他陪伴而已。”邱驷说到。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