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两头抓”
“抓紧消除‘大班额’”,今年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潘惠丽看来,如今“大班额”问题凸显出来,是因为“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可以说着重解决的是让每个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着重解决的不仅是学生上得起学,还要上好学,就把质量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消除‘大班额’就更为迫切”。
“浙江省的‘大班额’已减少到100多个,今年要把它消灭掉。”至于如何彻底消灭“大班额”,韩平表示一方面要扩大教育资源,如将学校的建设与城中村的改造结合起来,重新规划学校布局;另一方面则要促进城乡一体化,“这需要很多政策一起推进,其中一个较有效的政策是优质高中拿出50%~60%的招生名额分到乡镇初中”。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则建议,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建设,在城市中要做到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保证城镇的扩张与义务教育的承接能力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在农村要积极推进农村学校布局适度集中、确保办学水平,与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双管齐下,切实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最近已经提出将缓解“乡村弱、城镇挤”问题,并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督查,确保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总结这些年的经验,陈宝生表示,根治“大班额”需三大利器,即统筹、规范和台账。其中,统筹是指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把“城市挤”和“农村弱”统筹起来考虑,通过建设标准化学校以增加学位来解决“城市挤”问题,同时通过办好农村教学点、寄宿制学校来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以解决“农村弱”的问题。
此外,陈宝生强调“规范”,即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办学行为,搞好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合理分配优质高中在区域内的招生计划名额,同时提高普通学校质量,稳定生源;同时要求各省、市、县按照规划建立台账,倒排工期,落实责任。
“地方能否真正落实仍需教育部加强检查和督导。”朱永新认为,要将学校的规模和班额变化情况纳入学校督导的责任范围,开设举报热线、网络平台等鼓励群众举报违规情况举报,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其行政领导管理和监督不力应承担的后果。
(原题为《“大班额”如何彻底“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