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组老师背着试卷爬雪山的图片走红网络,被赞“雪地最美身影”。
1月5日,2018年的第一场寒潮横扫华北平原和整个南方。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势较高的谯家镇因气温骤降、雨雪不断,发生了十年一遇的凝冻结冰现象,导致车辆无法行驶。
三天后就是全镇统考的日子。这个位于武陵山区的小镇,除了镇中心学校,还有5个片区小学,片区学校又下辖20所山村小学,最远小学距离镇中心25公里。为了让学生们都能参加统考,镇中心学校的五名老师背起3000份试卷送进大山。
“当时就觉得这些老师真的是壮士,在这么极端的天气下,徒步进山送试卷,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五位老师出发之前,谯家镇中心小学教师何伦俊给他们每人拍了一张照片,期盼能平安归来。
寒潮十年一遇,只能用老方法应急
沿河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地带过渡的武陵山区,谯家镇在沿河县的东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虽然每年都会有凝冻,但今年的凝冻更是来势汹汹。
1月5日,寒潮抵达武陵山区,地势较高的谯家镇气温骤降,凝冻也随之而来。负责全镇统考的谯家镇教管中心教研员杨胜考介绍称,“结冰起码有两三厘米厚,车上去就打滑,根本不能上路。”
1月8日就是原定全镇统考的日子。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当时镇里也考虑过推迟考试,但因为雨雪天气导致信号中断,山里很多地方已经停电了,路也不通,没办法通知学校和学生。“最后就想出了让老师们背着试卷送进山的法子。”
据他介绍,谯家镇除了镇中心小学以外,还有汪家、白石、铅厂、水田、前进5个片区小学,片区小学又下辖20所山村小学,“老师们先把试卷送往五所片区小学,再由片区小学送往下辖的山村小学”。
在这场“试卷接力赛”中,五所片区小学距离镇中心小学都有十公里以上的路程,而最远的汪家小学离镇中心有将近25公里。
25所小学的试卷将近3千份,加起来有两三百斤重,由五位老师分别送往五所片区小学。最多的镇中心小学有将近700个学生,学生最少的汪家片区小学只有100多个学生,“但无论学生多还是少,卷子都是要送到的”。
杨胜考说,上一次遇到这样的极端情况还是在十年前,“我们镇地势高,凝冻几乎年年都有,但像今年这么严重的,真的是很罕见,所以也没有做好应急的方案,只能用老方法”。
路远气温低,也没人对送试卷犹豫过
赵边松来到谯家镇中心小学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同事拍下刚刚出发的赵边松 受访者供图
“我是第一次碰上这么严重的凝冻情况,说实话,当时就有些慌了神。”作为年轻教师,最远的汪家小学成为了他的目的地,尽管这个学校地处偏远、学生也不多,但也没有人对送试卷犹豫过。
“我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就觉得要做好万全准备。”回家后,赵边松找出了自己最厚的衣服,都裹在了身上。同事们得知他要去汪家小学送试卷,还专门过来送他。“他们怕我没帽子路上冷,还给我包了一条头巾。”
下午2点赵边松背着试卷出发了,尽管做好了全部准备,但恶劣的天气和山路,还是让他在寒风中一路跌跌撞撞,“都是山路,路上又都是两三厘米的冰,摔跤是免不了的”。
中途因为温度太低,手机也已经没电关机,走了几个小时后,赵边松也不知道时间了,“应该差不多是晚饭的时候到达的,因为看到有人在吃晚饭”。
经过一路的担惊受怕,等到把试卷完整地交到汪家小学老师们手中后,赵边松终于松了一口气。不顾汪家片区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再三挽留,赵边松和几个要去镇上的老师作伴,连夜又顶着风雪回到镇上。
在赵边松等五个老师出发之前,谯家镇中心小学教师何伦俊给他们每人都拍了一张照片,他告诉澎湃新闻:“当时就觉这些老师真的是壮士,这么极端的天气徒步进山送试卷,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就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
赵边松是最后一名回到镇上的老师,因为手机没电,通讯失联,镇中心的老师和教管中心的教研员一直在为他捏着把汗,等他晚上10点回到镇上后,大家才终于放下心,安心去睡觉。
片区小学条件艰苦,很多家庭是“隔代同堂”
距离镇中心25公里的汪家片区小学,已经远在大山深处,对于孩子们而言,上好学是飞出“山坳坳”的一双翅膀。1月8日,尽管寒潮肆虐、天气依旧寒冷,但因为试卷的及时到达,全镇统考也准时开始。
黄泽亮和黄泽豪两兄弟是汪家片区小学的学生,家里条件困难,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1月8日对两兄弟来说是学校期末考试的日子,但试卷是怎样翻山越岭到达他们手中的,他们却并不清楚。
虽然学校要求8点到校,但天才蒙蒙亮,两个孩子就已经踏上了上学的路。因为家离学校远,而学校里又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两个孩子只能每天早起步行往返在家和学校的山路上。
同一条路上的还有其他四个学生,有个学生每天早上要走将近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学校。
谈及学校的情况,汪家片区小学校长杨会强笑得有点苦涩,“我们学校的条件实在是不好”。他告诉澎湃新闻,一个学校按照年级分了七个班,一个班里有一二十个学生,“教室里没有暖气火炉,孩子们要是觉得冷,我就带他们出去跑跑步,回来再上课”。
不只是这一次考试,学校平时印试卷也并不方便。”杨会强说,现在学校里仅有的一台打印机只能打印出A4纸,但试卷一般都大得多,常常无法完整地印完,“就这个打印机还经常坏”。
尽管条件艰苦,但这所学校却承载了大多数孩子和家庭的期望,“对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教育可以说是走出大山的唯一方式”。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里很多家庭都是“隔代同堂”,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则交给爷爷奶奶在家照顾,有的家庭没有老人,就只有几个孩子住在一起。“很多孩子到初中就辍学了,家里供不起。”杨会强说,“无论是什么事,我们就是希望有人能重视起山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