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一群看起来普通的孩子,来了一场看似普通的骑行。
但他们又不是普通的孩子。
如果仔细地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们有的纹着复杂的纹身,有的化着浓浓的妆,还有的叼着烟卷,不时地吐出一个烟圈。那是他们早早踏入社会的标志。只是嘴边刚刚冒出的胡茬,还有那些稚气未脱的言语,让人一下就能明白,他们确实还是孩子。
这是一群犯过罪的孩子,是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观护基地的服务对象。这场骑行被称为“城市历奇”,是社工专门为这些孩子设计的。
“孩子们自己规划路线,让他们完成我们既定的挑战目标。希望在骑行中使他们产生对小组的归属感,让他们彼此之间熟悉,我们社工也通过观察和沟通,让他们产生信任。”北京超越社工事务所项目主管王徐晖说。
这样的骑行并不是普通的骑行,通常是会带着“任务”的。比如8月份的这次骑行是关于环保主题的,孩子们要在骑行中去发现环保或不环保的行为,自觉去践行环保的行动。
在那次骑行中,让王徐晖觉得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任务。有的孩子默默地捡起了地上的烟头,有的孩子悄悄地把地上的矿泉水瓶扔到垃圾桶里。
事实上这样的历奇活动,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观护基地已经开展了很多。从去年1月份开始,基地开始为涉诉青少年提供服务,通过设计各种不同主题的城市历奇活动,让这些曾经的“坏孩子”在活动中卸下心防,变成好孩子。
善待坐在角落里的孩子
在骑行之前或之后,王徐晖和同事会把孩子们聚在一起,来一场介绍或分享。可是,他发现,每一次新的小组组成,总会有孩子默默地躲在角落里,不愿意走进来。
小林(化名)是一个让王徐晖记忆深刻的孩子,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小林刚来时的封闭。那种他不靠近别人、也让人无法靠近的状态让他心疼。
“刚来的时候,大家一起围成圆圈参与讨论,他就一直站在圆外。”王徐晖说。
仔细研究过小林的档案后,王徐晖大概明白了,“他是缺乏安全感。”
因为盗窃而被起诉的小林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小时候,父母离婚。初中时他跟着母亲来到了北京,这期间他经历了不少辛酸。在北京,他与再婚后的母亲所在的家庭相处的并不融洽,这让青春期的他对亲情渐渐失去了希望,接下来一切便朝着“坏”的方向发展:14岁离家出走,初中中专都没上完,只有小学学历的他走向社会。他开始盗窃,2016年年初一个月内他就连续盗窃七八起,最多的时候一个多月盗窃涉案金额近1万元。
“家庭带给他的影响很大,这个孩子早年的经历使他在人际关系这一块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在一个新的环境他需要一个融入的过程,当他对你了解并充分信任之后他才可能慢慢地融入。”对于这样的孩子,王徐晖总是带着极大的耐心,耐心地了解他们的经历,耐心地观察他们对于活动的反应,耐心地和他们沟通。
作为超越青少年社工观护基地副主任和城市历奇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李涵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小江(化名)。
那是一个让她觉得“有点棘手”的孩子。李涵发现,他只跟比自己小的孩子和大人玩,很难融入他同龄的群体。每一次遇到新的小组,融入的过程对于他来说都特别难,他总是“紧紧拉着”他认识的人,即使这个人也只是他上一次小组里刚认识的。他永远都会找那个他认为相对安全的人在一起。只要有新人在,他就会“坐在角落,用质疑的眼光看着他”,表示他不喜欢接触新人。如果这一组全是陌生人,他就会“难受极了”,皱着眉头、歪着头、看手机,表示非常烦躁。每次活动发布后,他总会说“能不能请假”、“不想去”,当志愿者们在鼓舞大家士气的时候,他总是会站在消极和反对的一方,总说“不能完成挑战”、“不想再来”。
一开始,李涵也把不准小江的脉,直到了解了他的过往。
“他从小就被同学欺负,被嘲笑。漫长的小学、中学时代,他就是在被欺凌中度过的,这导致了他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永远都要反击,总是要说不,不喜欢,不参与,不接受,这让他无法融入集体。”李涵明白,小江并不是真的不想融入,他只是害怕被否定,那是曾经的经历带给他的阴影。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来到观护基地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在他们“不光彩的经历”背后本身就藏着很多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他们才慢慢走上错误的道路。
对于这些孩子,李涵和王徐晖总是“敞开了怀抱”,“以非常放松的姿态来迎接他们:告诉他们这里的WiFi密码、问他们来这远不远,要坐多长时间的车、喝不喝水、告诉他们楼下有超市可以买冷饮、如果你想抽烟的话在哪里可以抽烟。”李涵说,她希望给他们一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