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800公里,一路骑行一路记录 他把普通人的中国梦写成了论文
就是骑着这样一辆“破车”,他穿越了万里中国。
20年前,有位美国人,名叫彼得·海斯勒,来到中国,教过书,当过记者,待了十多年,游历了中国的角角落落。10年前,这位美国人将他的经历写成了“中国三部曲”,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如今浙江大学,有一位叫岳凯涵的德国留学生,骑着一辆小型折叠车,骑行5800公里穿越中国。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一直到海南三亚,这趟旅程历经近100天。
现在,他已经硕士毕业回到了德国慕尼黑。我和他约了北京时间17:00的微信电话采访,心里想着德国人以严谨著称,习惯准时,千万不能迟到。
果然,17点整,微信那一头传来了热情的声音。出乎我的意料,他的中文很好。
欧洲人对中国不了解
我想去看看
岳凯涵的本名叫Jorg,今年28岁的他陆陆续续在中国待了三年半。
“这个中文名是我朋友给我取的。他觉得岳的发音和我的名字很像,而凯涵很适合我的性格。”岳凯涵说,“我觉得我是个活泼、乐观、有活力又有好奇心的人。”
2011年,岳凯涵第一次来到中国,他接触的第一个城市是成都,在那儿,他学了一年中文,还学会了用筷子。
“在我们德国,许多人想去西方,比如美国之类的国家,很少有人想去亚洲。”最初来中国,对于他来说,就是个很纯粹的想法,“我觉得欧洲人对亚洲、对中国并不了解,我便想去看看。”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好奇,2015年,岳凯涵来到浙大,攻读中国学硕士。“既然选择中国,就应该去学中国的历史文化,浙大的中国学项目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学的课堂,不局限于老师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调研和社会实践。每门课程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都会设置一节课的田野调查,去往相关的实践场地进行访问。在中西融合的氛围中,岳凯涵学习了中国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历史文化,也有经济和时政。
而考试的形式不局限在卷面,更多是通过项目汇报的形式,这给了岳凯涵很大的发挥空间。